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帕帕尼切之家》 :保罗·波多盖希与意大利电影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1914733746235580467&skey=@crypt_56baf4ec_3bfdf3ad1b3e78d2fd684ad7e0038822&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

12月11日19点,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将举办《帕帕尼切之家》一书的介绍会,作者埃德蒙多·帕帕尼切(人道救助生命协会会长)将出席活动。

此外,活动还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建筑师及《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以及O工作室的建筑师艾菲·梅里多尔,他们将为我们介绍规划设计了帕帕尼切之家的意大利建筑大师保罗·波多盖希。

值波多盖希这位曾与中国建立合作的杰出建筑师逝世一周年之际,本书以自传为起点,讲述了帕帕尼切私宅的故事。这座于1967年设计的住宅独特且充满魅力,它位于罗马的诺门塔诺区,不仅是建筑史上的杰作,也与意大利电影史有着密切关联。这座房子曾是1970年埃托雷·斯科拉执导的电影《嫉妒的戏剧》的主要拍摄地,该片由马切洛·马斯特洛亚尼和莫妮卡·维蒂主演。马斯特洛亚尼因此片荣获197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使帕帕尼切之家迅即成为了后现代建筑的象征。

通过个人视角为我们讲述的这座非凡的罗马住宅,将建筑、电影和社会习俗交织在了一起。

保罗·波多盖希是战后意大利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职业生涯在国际建筑领域中占据了数十年的重要地位,直至他去世。

波多盖希出生于罗马,作为建筑史学家和理论家接受教育,专注于巴洛克艺术研究,这也成为了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他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巴洛克大师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的重要专著。

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波多盖希设计了多种类型的建筑,包括私人住宅、公共建筑和宗教建筑。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罗马的帕帕尼切住宅(1967年)、萨莱诺的圣家教堂(1969年)、拉奎拉的美术学院(1978-82年)、罗马大清真寺(1974年)、斯特拉斯堡清真寺(2000年)、卡坦扎罗的波利特阿玛剧院(2002年)、帕尔马的Piazza Ghiaia广场重新设计(2004-2006年)以及罗马圣西尔维斯特罗广场(2012年)的改造工程。

此外,他也曾在中国参与过多个项目,包括在北京一住宅区及为上海一座摩天大楼提供了设计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