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标题图片Tag: <span>CONFERENZACONVEGNO</span>
Eventi
19 March 2019
讲座:《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

  2019年,为纪念达·芬奇500周年忌辰,由意大利驻华使馆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计划组织的丰富系列活动中,我们荣幸的宣布自4月15日至19日将举办“达·芬奇周”系列讲座。在北京的活动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举办。此外,天津大学和天津意大利之家协助举办在天津的讲座。 4月15日18:30 –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讲座 《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   4月15日18:30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讲座 《达·芬奇与解剖学》   4月16日 18:30 –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讲座 《达·芬奇与解剖学》   4月17日18:30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讲座 《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   4月18日18:30 –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新书介绍会《达·芬奇笔下的女人》   4月19日10:30 – 天津大学 讲座 《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   以下为“达·芬奇周”的首场讲座,将于4月15日18:30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 自由入场 意大利文,中文翻译 在他去世五百年之后,列奥纳多·达芬奇依然是全才理想的代表人物,因此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他什么都想了解,既是艺术家,又是一位工程学家和科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不限于成百上千页各种手稿的丰富遗产。列奥纳多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著名代表,那一时期不仅见证了建筑和艺术的复兴,而且也见证了科学和技术的再生。在那一非凡时期中,一代创新者留下了一条发展进程的轨迹,它能极大地帮助我们想象和梦想未来。 主讲人:易诺晨教授 易诺晨为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化学药学系的材料科学教授,兼任材料科学及纳米科学实验室(LMNT)主任。他毕业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物理系,曾于1992至1996年担任京都大学外国助理研究员。1998至2000年,他以研究员成分加入帕多瓦大学机械工程系。 他曾是巴黎第六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京都大学及北京大学的化学科技访问教授,是洛阳师范大学的荣誉教授及皇家化学学会成员。 2010至2018年间,他就任意大利驻华使馆科学技术参赞。 他十分关注科技传播,出版了多部著作,并组织了面向大众的多个活动及研讨会。2018年,他出版了《列奥纳多身后的创新者》(Springer出版社),讲述科技领域的文艺复兴;2019年,湖南文艺又将出版他的著作《列奥纳多笔下的女性秘密》(Secrets of Leonardo’s women)。目前,他正在以顾问身份参与列奥纳多·达芬奇纪录片的制作。  

查看更多
Eventi
23 October 2018
字里行间:Bibliolibrò出版社的文学之旅 意大利语阅读培养计划和《盖亚的书店》中译本介绍会

参会嘉宾 作者:瓦伦蒂娜·里兹 美术总监:弗朗西斯科·朱利亚诺 值2018第十八届全球意大利文化语言周(本届主题为“意大利语与网络,意大利语的网络”)举办之际,儿童文学作者瓦伦蒂娜·里兹与艺术总监弗朗西斯科·朱利亚诺将介绍他们创建的阅读推广地区网络,得益于巡回图书馆的实现。通过使用互联网(网站、脸书页面和双语目录)将项目推广到全世界,此外,里兹还将介绍Bibliolibrò出版社的意大利语阅读培养计划及发布中译本《盖亚的书店》。 作者和艺术总监弗朗西斯科·朱利亚诺将通过“纸芝居”桌面剧场和视频放映介绍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国发行。 他们的故事 瓦伦蒂娜·里兹是一项面对儿童和家庭的意大利语阅读培养计划的发起人,她对一台比亚乔的Ape Calessino车进行改装,使其变身为一台名为Bibliolibrò的巡回艺术图书馆。 这一创意获得罗马省“创意基金”2011年的优胜奖:通过政府资金的支持,巡回图书馆不但开始在街上销售书籍,更开始在很多偏远社区的道路上讲故事,在这些社区,由于经济危机,很多儿童书店被迫关门。 2013年,这一项目赢得政府公开招标,成为一个八万居民市镇唯一的儿童书店。 之后,他们联合几家学校创办了一个巡回儿童图书节。Leggimondi就这样诞生了,至今已举办五届。图书节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网络,巡回图书馆成为联络员,传播消息、引发创意、传递思想,成为一个可供越来越多人分享的平台。 2014年,与罗马欧洲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弗朗西斯科·朱利亚诺的合作,Bibliolibrò品牌诞生了。在学院另一位教师巴尔巴拉·布罗基的帮助下,他们共同创建了出版社,实现了在大区、意大利和全世界讲述纸书上旅行故事的梦想。 弗朗西斯科和他的团队全力合作,创建了一个网站,脸书主页和双语图录,这些工具令我们得以参与国际图书展和出版活动,如都灵国际书展、博洛尼亚童书展。 今年,《盖亚的书店》中译本在华出版,同期也在罗马尼亚出版。 如今,他们致力于将故事多媒体化,并计划制作系列动画片。

查看更多
Eventi
25 September 2018
朱塞佩•库恰歌剧系列讲座:朱塞佩•威尔第《阿依达》

《阿依达》是朱塞佩·威尔第的一部四幕歌剧,脚本来自安东尼奥·吉斯兰佐尼,取材于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马利耶特整理的传说。构成歌剧情节的历史事件非常引人入胜。 1860年,借苏伊士运河开通之际(1868年),埃及国王在首都开罗兴建歌剧院,为了庆贺,国王特别邀请威尔第,赏金达到当时的最高标准8万法郎。可惜作曲家婉拒了这一委任,表示不会为庆典活动写作。直到他从法国古埃及学研究者奥古斯特·马利耶特手中拿到剧本大纲,读到《阿依达》的故事才答应进行创作。 歌剧的首演因普法战争而推迟,当时演出的服装和布景都在被封锁的巴黎。1869年,开罗歌剧院以《弄臣》开幕。《阿依达》的首演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今天依然是最知名的歌剧之一。威尔第在“凯旋进行曲”中利用埃及小号或罗马军号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歌剧于1871年12月24日在开罗歌剧院首演,由乔瓦尼·博泰西尼指挥。 战争期间,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阿依达被俘带往埃及,在那里没有人了解她的真实身份。她与埃及军队的指挥官拉达梅斯相爱。拉达梅斯是埃及王座未来的继承者,并已与法老的女儿安奈瑞斯订婚。埃塞俄比亚国王,也就是阿依达的父亲在之后的一场战争中被俘,阿依达在众人的劝说下决定向拉达梅斯探听埃及军队的行动计划。拉达梅斯陷入了圈套,事情被揭露后他将以叛国罪被活埋,而阿依达不会抛弃自己的爱人,与他一起赴死。 《阿依达》将于2018年10月23日至28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购票: http://ticket.chncpa.org/product-1050665.html#2018-10-23 朱塞佩·库恰,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在来到中国之前,库恰曾在意大利和其它国家的著名歌剧院或歌剧节担任艺术指导(如:卡塔尼亚贝里尼歌剧院、塞维利亚La Maestranza歌剧院、帕勒莫马西莫剧院、卡利亚里歌剧院,托雷多“El Greco”歌剧节等)。自2011年3月起,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

查看更多
Eventi
6 September 2018
当代艺术对话 -《记忆之光》四人展艺术家见面会

9月12日18:3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北京 值意大利当代艺术日之际 主讲人: 鲁杰罗•萨维尼奥 朱塞佩•莫迪卡 唐勇力 张译丹 张晓凌 (中意文,有翻译) 主持人/翻译:曹金刚 (自由入场) 值意大利当代艺术日之际,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与中国国家画院合作举办《记忆之光》四人展艺术家讲座,展览由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共同策划。 参展艺术家朱塞佩•莫迪卡、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和张译丹将讲述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经历,以及他们以艺术相处的方式,诠释艺术的方式,特别是艺术与光的关系。 策展人之一张晓凌先生将到场发言。 记忆之光 四人展: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 (15-19.09.2018) 展览开幕式:2018年9月15日14:30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网、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将于2018年9月15至19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共同策展,将展出来自意大利的鲁杰罗•萨维尼奥、朱塞佩•莫迪卡、和来自中国的唐勇力、张译丹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近百幅。 光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场所和介质,展览以“记忆之光”为名,通过将中意双方四位艺术家看似不甚相关,却又有着隐秘联系的作品共置一室,以对超验世界的观照与赋形,来重申、恢复艺术的本心与真义。这样一场并置饱含深意,中意当代绘画的跨文化对话、国家主义美学与个人探索、古典形态的当代转化等问题将在展览中一一浮现。 策展人: 吉奥乔·阿甘本生于1942年,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古典学家。欧洲研究生院巴鲁赫·德·斯宾诺莎教授。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等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阿甘本早年曾研究过西蒙娜薇依的政治思想。1966-1968年参加过海德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和黑格尔的研讨班。1970年代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专题。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思想界声名鹊起。除此之阿甘本著述颇丰,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还曾主持编辑了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他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 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都有过交往或合作。 阿甘本在欧陆哲学传统和人文历史语境中,在对未来共同体的想象性建构中,展开生命、政治、文学、艺术和宗教领域的全面探讨。其玄妙深奥的语言风格、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切实深刻的现世关注,使他成为当今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之一。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1956年生,安徽阜南人。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9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王朝闻、刘纲纪先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组专家。专著、论文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入选作品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评论一等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项。 艺术家: 鲁杰罗·萨维尼奥, 意大利著名画家、艺术家、作家。 1934年,出生于都灵。1962年,在米兰举办首次个展。1986年,获得古根海姆绘画奖。1988年及1995年两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3年,绘制了锡耶纳的赛马节。 2000年,成为爱尔兰巴林根基金会“特邀艺术家”。 2002年,成为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访问艺术家”。 2011年,在中国参加了“意大利画家眼中的杭州——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活动。 2012年,在罗马现代艺术美术馆举办选集画展。 出版过多部书籍,其中包括:《带来的影子》1992年;《鸽子飞过》2008年;《塔索的院子》2017年。 朱塞佩·莫迪卡,1953年出生于马扎拉-德尔瓦洛(意大利西西里),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目前在罗马美术学院担任绘画教师,并担任该院视觉艺术学系主任。他被视为将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新一代创作者,在当代绘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莫迪卡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多个城市展出,包括米兰、巴黎、布达佩斯、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多个国家级和国际级博物馆、业内知名的学府机构举办过画展。他应邀参加过米兰三年展,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开罗国际双年展,罗马艺术四年展,米兰皇宫意大利艺术展等大型国际展览。 唐勇力,1951 年生于河北唐山。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2 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85 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班,后留系任教。1988 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主持人物画教学,主张加强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训练;1996年任中国画系副主任。2000 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作品曾参加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唐勇力的创作,把宗教内容与世俗内容、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壁画风格与现代工笔风格相交融,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这些探索折射着新时期以来不断变化的艺术思潮,又贯穿着一条主线——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和现代发展。 张译丹1968 年生于安徽。原名张冬卉,堂号境心斋。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艺术学博士后,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网副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工笔画研究所秘书长、国家艺科课题《1978—2008 中国画之当代研究》负责人。主要文章有《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缘起与历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构形观念及方式的虚幻性特征》等,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民间服饰》(下卷);参与撰写了《中国绘画发展史》;2009 年出版专著《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等。工笔画作品《逝》获 2008 年 “造型艺术新人展” 新人佳作奖;工笔画作品《惑》(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翔·云》获 […]

查看更多
Eventi
31 July 2018
系列歌剧讲座《梦游女》

《梦游女》是一部两幕半严肃歌剧,由文琴佐·贝利尼根据费里切·罗马尼的剧本作曲。这部歌剧与《清教徒》、《诺尔玛》共同被认为是作曲家最好的三部作品。贝利尼当时居住在科莫湖,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梦游女》的作曲。歌剧于1831年3月6日在米兰卡尔卡诺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故事发生在田园牧歌式的环境中,在一个村庄中居住着淳朴的人们,两个年轻人,阿米娜和埃尔维诺甜蜜的相爱。鲁道夫伯爵来到村庄,而阿米娜在伯爵的房间里睡着了,埃尔维诺指责她背叛了自己。两个年轻人陷入了危机。一天晚上,人们在悬崖的边缘发现了一名闭着眼睛的梦游女——阿米娜!此时,埃尔维诺和众人才明白阿米娜是由于梦游才进入了伯爵的房间,她是清白的。埃尔维诺拥抱了阿米娜,她在爱人的怀中醒来。歌剧的结局是圆满的,相爱的人们在朋友们的祝福中重归于好。 《梦游女》的音乐以轻松的配器法为特点,情感的力量主要借助歌唱家的声音表达。歌剧充满甜蜜感人的旋律。正是音乐“简单”的美感令《梦游女》具有不可比拟的魅力,受到观众的喜爱。相传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上演时,知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不仅令演唱家和全体演员感动到落泪,在咏叹调结束时,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更是令剧院的墙壁震动。 歌剧将于2018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意大利主创人员包括:亚里桑德罗·卡梅拉(舞美设计)、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编舞)、卡拉·里科蒂(服装设计)、维尼奇奥·凯利(灯光设计)、马可·贝雷依(合唱指挥)。主演包括罗莎·费奥拉(饰阿米娜)、安东尼奥·希拉古萨(饰埃尔维诺)和米尔科·帕拉兹(饰鲁道夫伯爵)。 购票:http://ticket.chncpa.org/product-1048015.html 朱塞佩·库恰,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在来到中国之前,库恰曾在意大利和其它国家的著名歌剧院或歌剧节担任艺术指导(如:卡塔尼亚贝里尼歌剧院、塞维利亚La Maestranza歌剧院、帕勒莫马西莫剧院、卡利亚里歌剧院,托雷多“El Greco”歌剧节等)。自2011年3月起,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

查看更多
Eventi
19 July 2018
讲座:建筑师达芬奇与理想城市研究

主讲人:易诺晨 意大利驻华使馆科技参赞 2018年7月24日18:3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自由入场 持有效身份证件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研究理想之美,力求达到理想之美,运用理想之美,使之与日常现实达成一致。人们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探索新的形态和方法,来接近古典、希腊和罗马法则——这些法则被认作绝对的美学标准。研究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古典著作经过翻译,也成为灵感的源泉和范本。其中一部是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参照文本。书中给出了被称为“维特鲁威人”的说明,是达芬奇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人类完美的比例尺寸可用于建筑,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理想城市,不仅在视觉上提供美观,同时具有高效的功能。他的工作是理想城市研究的一部分,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和更多人的灵感来源之一。

查看更多
Eventi
21 June 2018
讲座 你和我等于三

作为贫穷艺术运动创始人及其主要成员之一,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大师将重归常青画廊北京空间,举办其继十年前首个北京个展后的第二次个展。 值展览开幕之际,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携常青画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办名为“你和我等于三”的艺术家讲座。艺术家将讲述“第三天堂”相关概念与理论(“第三天堂”源于古波斯语,意为“被守护的花园”)。指涉由现代社会所创造、阻碍人类与自然完全融合的、所有形式的人造物,“第三天堂”的概念作为人类文明的新阶段,象征着人造世界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状态。 简历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33年生于意⼤利⽐耶拉,其展览历史可以追溯至1955年。1961年,他创造了最早的⼀组“镜画”作品,将观者本⾝与实时现场纳入其中,并很快令这位艺术家蜚声国际——“镜画”系列为其艺术生涯及其后的“贫穷艺术”运动奠定基础。九十年代,通过“公共艺术计划”,以及创建于比耶拉的艺术城市-皮斯特莱托基金会和理念大学,他将艺术与社会各领域积极地联系起来,旨在激起与制造“有责任的社会变化”。2003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后于2013年在东京获颁“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的绘画奖。至今,这位“贫穷艺术”大师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已获公认。作为当代艺术的传奇人物,皮斯特莱托在今天仍保持活跃创作,并不断推动当代艺术边界。其艺术生涯贯穿逾2,200个展览,包括近期举办的:“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壹加壹等于三”, 威尼斯双年展平行项目展,圣乔治马焦雷教堂(2017年);“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个展,布伦海姆宫,英国伍德斯托克(2016年);“第三天堂”,联合国驻瑞士日内瓦总部万国宫,及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2014年)。重要收藏包括:新国家美术馆(柏林),泰特美术馆(伦敦),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布鲁克林美术馆(纽约),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等等。 常青画廊2004年进入中国,是当代艺术届最重要的意大利画廊之一,位于798艺术区,画廊将于6月23日(周六)推出皮斯特莱托大师的全新展览。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Oltre Lo Specchio 开幕式:6月23日17时   常青画廊 798艺术区,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查看更多
Eventi
14 June 2018
讲座:从早期前卫派至第二十一世纪的意大利钢琴音乐

当今意大利的音乐界呈现出非凡的活力,多样化的优秀作曲家和作品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理解意大利音乐最新的动态,讲座将梳理从战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先锋音乐发展历程。 战后初期,路易齐·诺诺、卢奇亚诺·贝里奥、布鲁诺·马戴尔纳、弗朗科·埃文杰里斯迪,吉亚钦托·谢尔斯,构成意大利音乐先锋不可或缺的参照点,每位音乐家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当时意大利音乐各种潮流的中心人物是布鲁诺·马戴尔纳(1920 – 1973)。作为指挥和作曲家,他是首位提出在后法西斯的社会和历史中对音乐进行重建的人。同时期的路易齐·诺诺(1924 – 1990)在意大利社会和文化面临着对于革新怀有深刻焦虑的时代,在音乐语言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保持着与传统的连接。 后期的作曲家是十分有趣的一代,如伊万·费德莱(1953),在意大利作曲家中,他十分注重探索古典风格交响乐的伟大传统。而马尔可·斯特罗帕(1959)的音乐研究与电子乐和技术手段紧密相关, 罗伯托·普罗赛达和瓦内萨·贝内利·莫塞尔还将演奏若干曲目,尼古拉·萨尼(任博洛尼亚市立剧院主管,锡耶纳奇加纳学院艺术总监,帕尔马威尔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关注青年作曲家,尤其是埃马努埃莱·卡萨里(1974),他的音乐中蕴含着讽刺、戏剧性和感性的元素,与此同时,他还进行音色领域的研究,通过电子技术实现。

查看更多
Eventi
14 June 2018
讲座:从古典到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与表达的演变

主讲者与钢琴演奏:罗伯托·普罗赛达 钢琴的发明者是意大利人巴尔多罗梅奥·克里斯托佛利(1655 – 1731),他受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德·美第齐之托,利用羽管键琴的击弦结构原理创造了钢琴。这件新的乐器采用“弱强钢琴”或“强弱钢琴”的名字:这两个词汇在当时是通用的,而如今“强弱”钢琴指的是更加古老的钢琴。 自诞生之日,这件乐器就被用于技术试验和创新。莫扎特留下的一封书信极好的证实了连续的改变。提起莫扎特,我们不得不谈到他对踏板钢琴的兴趣。可惜莫扎特的踏板钢琴没能保留下来,我们只能在当今描绘的基础上想象它的结构。 几个世纪以来在钢琴上实现的技术创新不计其数:有些创新对于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有些在有限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另一些只是简单的试验,没有后续的发展。另外,钢琴的技术进步与音乐语言的演化和音乐口味的变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十九世纪,钢琴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播工具,通过手抄本和编曲,令更多人了解很难接触到的声乐或交响乐知识。 普罗赛达大师将带我们进入引人入胜的旅程,讲解钢琴的演变,这一过程今天还在继续,尽管如今的标准化误导我们怀有相反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如今是钢琴生产最重要的中心之一,Fazioli公司生产的钢琴更是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

查看更多
Eventi
8 June 2018
通过意大利摄影展示的探索之路

通过意大利摄影展示的探索之路 与拉凯莱·米斯特莱罗的见面会 意大利文,中文翻译 自由入场 对于拉凯莱•米斯特莱罗来说,照片并不仅仅是记录影像的工具,而是一种行为装置,具有关联性和社会性。如果说浸入非惯常的社会环境之中需要漫长的过程,那么照片就是这场征程的最后一步,这一点在她最近开展的项目中尤为突出,比如将市郊的娱乐中心、城市边缘的小学校、或者郊区的房子作为拍摄对象。在今天的见面会上,艺术家米斯特莱罗女士想要讲述她的浸入过程,这一过程与意大利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而紧密的联系:帕索里尼及其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以自由的方式、横向地从现实世界中汲取了灵感;而意大利的摄影也一样,从吉里到奎多·奎迪,意大利的摄影就是通过对无人问津之地的重新解读而形成的。 艺术家米斯特莱罗女士将为我们讲述自己这一探索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与之深度关联的意大利文化,同时也会详细介绍她最近正在从事的研究,即利用拼装在景物中的虚拟形象剪影画来进行拍摄,米斯特莱罗女士还会介绍她即将在北京开展的工作,谈一谈2022年冬奥会将为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改变。 米斯特莱罗女士将在北京运用剪影画来呈现一个未来的、人工的自然,由此在摄影目标语言方面逐渐增添一条路径,最近这种表现形式在阿姆斯特丹Unseen摄影博览会、米兰三年展、以及第二十届西班牙摄影节上都有展出。在本次的见面会上,摄影师所要讲述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发展历程,还会回顾意大利摄影史上最重要的节点,来讲一讲最意大利的操作模式。 另外,在此介绍北京工作计划的预演是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特别的时刻,即创作的过程,这通常并不会广而告之。米斯特莱罗女士就是希望能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一起合作、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可能性,这个项目在I:projectspace艺术空间进行,她本人将在这里工作到2018年7月1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