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新丝路虚拟行三部曲

poster instabili 1

3月16日19:00

第一部与第二部:武汉与西安

 

3月23日19:00

第三部:北京

艺术家对话

 

观看预告片点击此处

 

3月16日19:00(第一部和第二部)和3月23日19:00(第三部和艺术家对话),我们将通过本微信公众号推送视频链接,观众们可以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欣赏本次演出。

通过小程序观看

 

mini pro 0316 instabilivaganti

 

通过在艺app观看

app zaiyi 0316 instabili

 

为了更好地享受音质和立体声效果,建议使用耳机

 

三部曲的主题——漫游剧团与三位中国青年艺术家远程合作的成果——旅行:与全球正在经历的这段艰难的历史时期相关的回忆、印象和隐喻,通过肢体行为、编舞和双语(意大利文和中文)原创剧作法进行表达。

我们从丝绸之路的终点西安出发,在这里我们与视频艺术家与表演者伊可相遇,然后我们穿过武汉,表演者蔡佳岚和江禹葳在这里的摩天大楼上起舞,迷失在小巷中,最后来到了北京,这座城市保存着艺术家们的共同记忆,遥远的回忆在边框模糊的影像形状中再次浮现。如同当代的马可·波罗,我们开启了一场象征性的漫步,伴随着作曲家里卡多·纳尼和安德烈·库比尼的音乐,穿越自然风景,背上巨大的金属翅膀,这沉重的包袱将我们锚定在一个地方,令我们无法起飞,只能依靠幻想和记忆飞翔。

三部曲的最后将以艺术家们的对话作为结尾,对话由安娜·玛利亚·蒙特威尔第主持,她是米兰大学教授,数字表演专家。

the new silk road ph a dorno 3

“漫游”是一个于2004年创建的跨界两人组合,其创始人为导演兼表演者安娜·朵拉·多尔诺和剧作者兼表演者尼科拉·毕昂佐拉,他俩主要关注对肢体剧的实验及当代行为表演艺术。他们将作品翻译成三种不同的语言,现已在美国、亚洲、中东及欧洲的20多个国家推出了自己的制作和项目。他们曾荣获多个意大利及国际奖项,包括因《在伊尔瓦制作》而获得的2014爱丁堡艺术节“全面戏剧奖”提名,他们还得到其他重要的认可,包括2018欧洲文化遗产年对《记忆破布》项目的支持,国际特赦组织对《失踪者》剧中体现的公民意识的认同。

the new silk road ph a dorno 1

“漫游”曾代表意大利参加重要国际活动,如印度戏剧奥林匹克和拉美意大利年等,他们还与其他国家合作制作国际项目,如与热那亚国立剧院及乌拉圭FIDAE戏剧节合作完成的《全球城》(它是意大利全国版权协会2019年“为谁创作”大赛的入选项目)。

 

2020年,新冠造成的各种限制使全世界文化艺术戏剧界陷入危机,为面对危机,“漫游”推出了《超越国界》的国际项目,借助视频来与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远程合作,用这种创新的工作方式进行网上视频表演。

the new silk road ph j cai 2

 

anna dora dorno

 

安娜·朵拉·多尔诺

1976年生于塔兰托,在安东尼阿诺戏剧学院毕业,并在西尔维奥·卡斯蒂利奥尼在大天使镇主持的艾米利亚—罗马涅戏剧高级学习班中进修实验戏剧。2004年创建“漫游”剧团,目前为该剧团的艺术总监、导演兼演员。她导演的戏剧曾摘取多项奖项,包括:她执导的《来—露露》剧荣获第六届波兰Zdarzenia国际艺术节评委特殊奖、凭借《在伊尔瓦制作》而获得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全面戏剧奖”提名。她构思推出了以“记忆破布与大都市”为名的研究与高级进修项目,在欧洲、拉美、中东及亚洲等地主持相关的国际课程。她曾执教很多学院和大学,包括:墨西哥自治国家大学(UNAM)、韩国Kyungsun大学、英国肯特大学、波兰格洛托夫斯基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印度国立戏剧学校。

最近,以与热那亚国立剧院及乌拉圭FIDAE戏剧节合作完成的《全球城》,她赢得了意大利全国版权协会“为谁创作”大赛奖。2018年,Cue Press出版了她创作的《记忆破布》一书。

 

尼科拉·毕昂佐拉

1977年生于诺瓦拉,在波洛尼亚的新马戏学校毕业,继而在波兰、丹麦、巴西、意大利等国剧团中及在大师的指导下继续肢体戏剧的深造。2004年,他成为“漫游”剧团所有剧作的演员和作者。他曾荣获多项奖项,包括2003年的“为生活的艺术”奖、2014年以《在伊尔瓦制作》的演出而获得的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全面戏剧奖”提名。他主持了很多高级进修班,包括波兰格洛托夫斯基戏剧学院的“朝向光明”班。他曾合作的机构包括:德国包豪斯基金会、韩国Hooyong表演艺术中心、墨西哥国家艺术中心。

 

cai jialan

蔡佳岚

蔡佳岚是一名来自武汉的戏剧创作者,她毕业于伦敦东十五表演学校,曾是The Ridiculous Darkness (Gate Theatre)的助理导演;她的代表作包括:独角戏Elsewhere (担任编剧和表演者),声音剧场IMAGINARIUM(主编剧和导演),三人小丑沉浸式戏剧 Lost and Found (表演者和创作者)等等。她喜欢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一起创作,她喜欢用戏剧面回应自己所在的世界和社会,致力于创作共鸣跨越文化的作品。

 

jiang yuwei

江禹葳

江禹葳是一名来自武汉的导演/演员/编剧。她目前往返于伦敦,武汉和北京。她毕业于美国明德学院戏剧与电影双专业。她目前在伦敦梅特电影学院读研。她曾参演出电影《长风镇》和《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她曾在美国制作编,导多媒体沉浸式戏剧《Winter's Cocoon》,并在纽约,布拉格和北京导演多部微电影。她在武汉篇中担任编导,演员和剪辑。

 

yike

伊可

跨学科综合艺术家,艺术疗愈师,媒介-共生-互动艺术与疗愈©的创始人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后赴法国学习表演,曾作为导演、演员、编剧在影视和戏剧领域工作并创作《影像与心理》系列独立短片。2015年,伊可汲取自身的抑郁症自愈经验,以跨界实验项目《流浪兔©》进入当代艺术和艺术疗愈领域。在该项目中,伊可独创以“媒介”和“场域”为主要作用元素的“媒介-共生-互动艺术与疗愈©“方法并提出“将整个城市变为疗愈场”的全新概念。目前,该项目已积累上百案例,并发展成为包含艺术创作、教育与疗愈的一整套实践与理论的“媒介-共生-互动艺术与疗愈©”体系,延伸成为十年的研究计划,引起关注。同时,伊可为丰富自身学识,跟随德国和美国老师学习舞动治疗和戏剧治疗,并于2016年同步展开《融合艺术实验》,探索不同媒介、个体、场域、文化的融合,并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地艺术驻留,成为掌握多种技术的艺术疗愈师和独立艺术家。目前,伊可主要居住在中、德两国,游走于世界并致力于当代艺术、艺术疗愈、表演艺术三个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

the new silk road ph a dorno

距离将我们拉近:“漫游”剧团的“新丝路”中意项目

他们被迫回到了艾米利亚地区亚平宁山上的家,但这却为他们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新的地理方位。在出版了《全球城》一书、并在波洛尼亚一次一次的封城之间上演了《超越国界》一戏后(戏名颇有蕴意,它包括通过视频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漫游”剧团着手完成早已制定和安排的项目,借助数码设备及网络予以它们同样的冲击力。

这并不简单,很多戏剧人都放弃了,但尼科拉和安娜·朵拉却让戏剧对科技的不可或缺的依赖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实验。“漫游”剧团的两人组合想象了一种“网上系列表演”:《八部半短剧》由意大利驻德黑兰使馆制作。

the new silk road ph j cai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中国网络系列,并深深入迷。与中国、尤其是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中心的合作分为三段,三条“小径”。剧团走的路应与京汉两地年轻的表演视觉艺术家的路交叉。他们相遇在视频上,编辑使他们能视线相交、拥抱和相会,而距离及疫情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the new silk road

视频使他们能重行一点骤然偏向的共同的艺术道路,使剧团能够在此地波洛尼亚,却又分身一点到彼处中国。每一段均以不同方式叙述梦乡和抵乡之路。像天空一般渺远的梦与荒芜的风景、雾色中湿润土地上的步伐映衬。震耳欲聋的思潮声中的踉跄而行,面对兼收远近的前景:表演者包括尼科拉·毕昂佐拉和远方的年轻中国艺术家,他们的对话发生在大自然中。表演者的翅膀如同不愿服输的伊卡洛斯之翼,他将抵达想抵达的地方,他知道这次太阳是他的同谋,不会熔化他的翅膀。无限是他的起跳台。一段接一段,我们进入武汉市中心,进入中国年轻艺术家伊可、江禹葳和蔡佳岚的诗意的“远距离表演”,他们向空中投出一个红色气球,一则自由的信息和求变的意愿:“巴西一只蝴蝶的展翅能在德州引起龙卷风吗?”

  • 标签: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