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话中有乐-音乐解读与欣赏 巴洛克时代的奏鸣曲:科雷利的贡献

1721007996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很高兴地宣布即将开设与中央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处联合主办的“话中有乐:音乐解读与欣赏”新的讲座栏目。

该栏目中的所有讲座都将以专家主讲主题并配合现场演奏的形式呈现。

正如讲座栏目的标题“话中有乐”所言,在讲述音乐、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被讲述的音乐。通过这种形式,观众不仅可以更有效、更直观地理解讲座的内容和所要传达的知识,还可以有机会在学者和演奏家的带领下欣赏到多种形式的音乐,其中还包括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曲目。

221881848

巴洛克时代的奏鸣曲:

科雷利的贡献

 

主讲:刘小龙

 

羽管键琴:沈凡秀

小提琴(一、二),大提琴:丽达,谢灵杰,俞佳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与中央音乐学院国际交流处联合主办

线上活动

2020.9.17 – 19:00

 

本次讲座由中文进行,适合懂中文的观众观看

 

为了更好地享受音质和立体声效果,建议使用耳机

foto

意大利是西方器乐音乐的故乡,许多我们今日熟知的乐器和体裁都诞生在这里。16、17世纪,意大利的器乐合奏音乐日益兴盛,最突出的体裁包括奏鸣曲和协奏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意大利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艺术,以及音乐家阿尔康格罗·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年)在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方面的创作贡献。在讲座中,我们将讨论三重奏鸣曲的具体分类、器乐构成、表演方式和文化语境,并专门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的器乐演奏家们现场示范演奏代表作品,以最真切的形式让热心观众了解巴罗克奏鸣曲的面貌与尝试,感受意大利器乐音乐的文化特色与魅力。

1935634843

演讲期间准备示范演奏的曲目单:

1. Arcangelo Corelli, “Trio Sonata in Re minore”, Op.2, No.2

阿尔康格罗·科雷利,《D小调三重奏鸣曲》,Op.2, No.2

2. Arcangelo Corelli, “Trio Sonata in Re minore”, Op.3, No.5

阿尔康格罗·科雷利,《D小调三重奏鸣曲》,Op.3, No.5

3. Arcangelo Corelli, “Trio Sonata in La maggiore”, Op.4, No.

阿尔康格罗·科雷利,《A大调三重奏鸣曲》,Op.4, No.3

1385411524

刘小龙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1996年9月起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修西方音乐史专业。2007年7月毕业后,刘小龙受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他对于德国作曲家J.S.巴赫、L.V.贝多芬,以及19世纪早期欧洲音乐文化有专门研究。

刘小龙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和音乐评论百余篇。2006年1月,刘小龙为纪念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主编了《你好,莫扎特——26位中国音乐名人访谈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2月,主持翻译并出版《钢琴音乐简史》(F.E.科尔比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个人译著《贝多芬:音乐与人生》(列维斯•洛克伍德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参与“中华文明探微书系”项目,撰写专著《乐赋心弦——中国音乐》(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3年2月);2014年,翻译完成威廉•金德曼《贝多芬》(2003年)一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15年12月出版。

刘小龙在个人科研和教学工作中获得多次奖励。2005年3月,在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学生论文评比中,同时获得学生论文一等奖和硕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12年11月,个人专著《论贝多芬<庄严弥撒>》获得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2013年12月,入选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5年12月6日,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活动唯一一等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访学一年,跟随贝多芬研究专家列维斯•洛克伍德教授从事贝多芬手稿与草稿的研究工作。2016年前往新堡大学开设“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同年出版威廉·金德曼关于贝多芬著作的译本。

399457789

沈凡秀

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硕士,管风琴师从鲁道夫•舒尔茨(1933-2012)教授,羽管键琴师从高顿•莫瑞教授(1948-2017)。

在国内开创羽管键琴和管风琴以及巴洛克音乐演奏的教学工作,创建并担任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暨管风琴音乐周艺术总监。清馨巴洛克乐团艺术总监。

作为首位中国管风琴演奏家,应邀在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管风琴之夏音乐节、俄罗斯圣彼得堡白昼音乐节、波兰克拉科夫管风琴音乐节、意大利法诺国际管风琴音乐节、美国管风琴家协会地区分会、日本活水大学和韩国圣洁大学举行管风琴个人独奏音乐会。担任意大利詹尼•冈彼羽管键琴比赛评委。

与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等,在捷杰耶夫、小泽征尔、阿什肯纳齐、普拉松等大师指挥下担任管风琴演奏。与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梅耶合作演出巴洛克作品。

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莫斯科圆柱大厅、巴黎议会宫和香港文化中心,以及澳门文化中心演出交响乐作品中担任管风琴演奏。

在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担任羽管键琴独奏。

在国内重要剧院举行管风琴音乐会。

录制出版德理格献给康熙的十二首奏鸣曲。中国音乐家协会室内乐学会理事。

li da

中央音乐学院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小提琴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乐团首席,清馨巴洛克乐团首席,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弦乐专家,是活跃在小提琴独奏、室内乐与交响乐演奏各个领域的全能演奏家。

自幼随母习琴,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2001年以最高奖学金考入本科,2005年以全校最优异成绩保送研究生。2008年留校任教。先后师从于徐律教授、已故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教授、杨戈芳教授。

作为独奏家,不仅曾连续获得国内外小提琴比赛奖项,还曾得到耶胡迪•梅纽因、杜•梅等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的亲授并获得极佳赞誉,被评论为“感人至深的演奏气质”;演出足迹遍及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等国内数十城市各大音乐厅及日本、美国和欧洲主流音乐厅。作为室内乐音乐家,她屡次应邀于国内外各大音乐节。

她还活跃于巴洛克音乐领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巴洛克音乐大师班和历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2011年起与沈凡秀、俞佳建立巴洛克三重奏,在国家大剧院等全国各大音乐厅广泛演出数十场,出版《德里格12首奏鸣曲》,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的历史见证。

xie wenjie

谢灵杰

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曾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首席.

2011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第一届四重奏比赛优秀奖。2013年获台湾亚洲杯弦乐大赛3等奖 。 2016年获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室内乐专业组一等奖,同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炎黄杯新作品比赛最佳表演奖。2017年受邀赴日参加由亚洲著名指挥家创办的小泽征尔音乐塾。2019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随于兵教授学习。

yu jia

俞佳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副教授。

自幼随父亲俞明青教授学习大提琴演奏,九岁时被选为“天才儿童”,应邀赴法国进行巡演。十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宋涛教授。

13岁赴美国 Idyllwild Arts Academy 学习,师从 Eleanor Schoenfeld 教授。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Oberlin College)。2003年,有幸得到具有传奇色彩的大提琴大师 Bernard Greenhouse 教授的赏识,被收为关门弟子,并得到他的悉心指导。2005-20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 Boston 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继续跟随 Greenhouse 先生学习。自1996年起攻读的所有文凭均获得全额奖学金。

2011年-2012年间,与中央音乐学院老师共同合作,录制完成了大提琴、小提琴、羽管键琴三重奏CD专辑《德理格十二首奏鸣曲》,这项被列入211师资队伍计划工程的专辑,是世界首创,中国首演。录制出版了巴赫《gamba大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并举办了首演音乐会。

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交流、艺术宣讲、艺术教育评审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古典音乐零距离”、“巴洛克音乐”等主题的经典艺术讲座,与秦立巍在第一届中央音乐学院弦乐艺术节上联袂演奏维瓦尔弟大提琴二重协奏曲。

作为优秀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俞佳曾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及多种形式的音乐会。

巴洛克时代的奏鸣曲:科雷利的贡献

2020.9.17 19:00

直播间入口 

mini qr code

  • 标签: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