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全球意大利语言周
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高度关怀下
意大利文和中文
凭有效身份证件实名预约
今天人们使用的几千种语言中,是否存在相对于其他语言在表达能力上更加错综复杂、更加精致、更加完善的语言?是否存在高明的语言和平庸的语言?发达的语言和原始的语言?
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否造成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不同感知,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历史上,以上理论的确曾经发生并对政治产生了影响。支持世界存在某一种比其他语言更好语言的说法,或说存在一种所谓“纯正”的、“雅利安”的语言,并且把这种妄想理论化,的确上个世纪在欧洲也被用于拥护种族歧视政策以及与之相关发生的残忍罪行和悲剧。
安德烈·莫罗,世界知名的神经语言学家,面对伪科学理论的论点和偏见,并使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神经语言学的最新发现,及其所带来的惊人的结论: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其实只是全人类共同分享的相同深层语言结构的相对表面的变化。也就是说从深层的生物学角度来看我们大家“讲的”就是同一种语言。
安德烈·莫罗教授任教于帕维亚大学高等学校IUSS;研究人类语言结构与大脑的关系。语言学博士,美国Fulbright奖学金生,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对比句法专业,多次作为访问科学家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出版了多部科普书并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包括:《动词的简短历史》(2010),《我说故我在》(2012),《混乱的边际》(2006),《不可能的语言》(2017);在以下杂志上发表多篇科学文章:《自然神经科学》、《自然人类行为》、《认知科学潮流》、《语言学调查》、《国家科学院动向》。欧洲学院(伦敦)和艺术与文学教皇学院(梵蒂冈城)成员。他的小说处女作《皮艾特马拉的秘密》(2018)赢得弗拉维亚诺国际文学奖。
司富珍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联合创始人和系主任。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担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和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句法制图国际协会(澳门)创始人。她的研究专注于理论语言学和生物语言学的关系。她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关于中文句法,发表了以语言学科学方法论和生物语言学为主题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最近,她的研究聚焦于在与老化相关的语言失调情况下获取语言和来自理论论点的后果和预测。
朱塞佩·萨摩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同时担任研究员。毕业于锡耶纳大学认知科学专业后,在日内瓦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参与欧洲项目ERC Advanced Grant SynCart的合作。他的博士毕业论文《V2制图的规范研究》(2019)最近被作为专著发表。担任帕多瓦大学推广项目“Webinari – 语言学连接”北京语言大学联系人。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理论语言学与现代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相互作用。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