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 12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示达·芬奇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及追随者这一“艺术群体”的代表性作品
2019年,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在中国举办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活动框架下,由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委员会”官方认可,9月12日,一场名为“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的展览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将通过达·芬奇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和追随者们的画作,向观众展示大师绘画艺术多方面的风格特征。
“达·芬奇的艺术群体”所带来的丰富创作在十六世纪受到收藏家们的欢迎,并在市场上掀起收藏热潮,这使得达·芬奇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汲取自达·芬奇绘画作品的一种艺术“品味”的传扬。
《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
乔瓦尼·彼得罗·里佐利,又称”贾姆皮特里诺”(1495年-1549年)
此次展览展出来自私人收藏的30件作品,其中包括“达·芬奇的艺术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如马可·达·奥焦诺、吉安·贾科莫·卡普罗蒂(也被称为“沙莱”)、伯纳迪诺·卢伊尼、乔万尼·皮埃特罗·里佐利(也被称为“贾姆皮特里诺”)、伯纳迪诺·德·孔蒂和巴尔托罗梅奥·苏阿尔蒂(也被称为“布拉曼迪诺”)等。
《风景中的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
马可·达·奥焦诺(1467年-1524年)
通过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观赏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达·芬奇艺术的许多特征和创新性自从十五世纪末起也得益于这一“追随者群体”的创作而迅速传播开来。
《三个圣童》
伯纳迪诺·德·康提(1470年-1523年)
正如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乔凡娜·内皮·希雷(曾担任威尼斯博物馆联合体总监)在展览画册前言中所提及的:“这些艺术家们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图案、构图和表现手法以及出色的技巧,都是对达·芬奇脚步的追随”,“他们为达·芬奇伟大创作的成功和传播做出了贡献”。此外,此次展览还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这群艺术家各自的个体特征,因为他们在过去总是被归于“达·芬奇的艺术群体”这一类别,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的艺术身份。
此次展览的灵感,源于意大利已故的伟大的达·芬奇研究专家卡罗·佩德雷蒂。他坚信重新评估“达·芬奇的艺术群体”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广大观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和了解。
在谈到“达芬奇流派的绘画作品”时,佩德雷蒂认为它们“在很多方面与达·芬奇的艺术理论相关,并且经常展现出与达·芬奇相同的处理方式”。
《抹大拉的马利亚》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传)和助手(马可·达·奥焦诺?, 1467年-1524年)
此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中的14幅,曾由佩德雷蒂于2007年带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展览展出(纪念欧盟成立五十周年活动)。当时较为突出的作品中,有一幅名为《抹大拉的马利亚》,该作品由奥地利著名学者威尔海姆·苏伊达所发现,并于1949年首次在美国洛杉矶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借展”中首次展出。
在苏伊达看来,“毫无疑问,这幅作品是贾姆皮特里诺最完美和最富魅力的作品之一”。佩德雷蒂也认为这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美感和富有魅力的肖像”。他还曾在一篇研究这幅作品的文章中写道:“长久以来,展现在贾姆皮特里诺绘画作品的背景中的美妙山区风景,是无可争辩的达·芬奇风格,甚至让人联想到蒙娜丽莎或圣安娜。”
《圣母子与圣约翰》
伯纳迪诺·卢伊尼和助手(1485年-1532年)
希望中国的艺术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能欣赏到此次展览,并通过该展览,对达·芬奇直接影响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多面性的另一面有所发现。
《圣母与圣子》
吉安·贾可蒙·卡坡蒂,又称”沙莱”(1480年-1524年)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2日-2019年12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A展厅
艺术总监:张子康
策展人:尼古拉·巴尔巴泰利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威尼斯2000基金会、西西里岛博物馆非营利文化协会
协办: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北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北京
支持: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威尼斯乌戈和奥尔加·利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