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18:3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北京
值意大利当代艺术日之际
主讲人:
鲁杰罗•萨维尼奥
朱塞佩•莫迪卡
唐勇力
张译丹
张晓凌
(中意文,有翻译)
主持人/翻译:曹金刚
(自由入场)
值意大利当代艺术日之际,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与中国国家画院合作举办《记忆之光》四人展艺术家讲座,展览由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共同策划。
参展艺术家朱塞佩•莫迪卡、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和张译丹将讲述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经历,以及他们以艺术相处的方式,诠释艺术的方式,特别是艺术与光的关系。
策展人之一张晓凌先生将到场发言。
记忆之光
四人展: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
(15-19.09.2018)
展览开幕式:2018年9月15日14:30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报网、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将于2018年9月15至19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共同策展,将展出来自意大利的鲁杰罗•萨维尼奥、朱塞佩•莫迪卡、和来自中国的唐勇力、张译丹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近百幅。
光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场所和介质,展览以“记忆之光”为名,通过将中意双方四位艺术家看似不甚相关,却又有着隐秘联系的作品共置一室,以对超验世界的观照与赋形,来重申、恢复艺术的本心与真义。这样一场并置饱含深意,中意当代绘画的跨文化对话、国家主义美学与个人探索、古典形态的当代转化等问题将在展览中一一浮现。
策展人:
吉奥乔·阿甘本生于1942年,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古典学家。欧洲研究生院巴鲁赫·德·斯宾诺莎教授。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等高等建筑学院、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阿甘本早年曾研究过西蒙娜薇依的政治思想。1966-1968年参加过海德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和黑格尔的研讨班。1970年代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学、文献学、诗学和中世纪文化专题。1995年,一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让他在思想界声名鹊起。除此之阿甘本著述颇丰,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还曾主持编辑了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他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 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都有过交往或合作。
阿甘本在欧陆哲学传统和人文历史语境中,在对未来共同体的想象性建构中,展开生命、政治、文学、艺术和宗教领域的全面探讨。其玄妙深奥的语言风格、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切实深刻的现世关注,使他成为当今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之一。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辑,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1956年生,安徽阜南人。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9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王朝闻、刘纲纪先生。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评审组专家。专著、论文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入选作品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评论一等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项。
艺术家:
鲁杰罗·萨维尼奥, 意大利著名画家、艺术家、作家。
1934年,出生于都灵。1962年,在米兰举办首次个展。1986年,获得古根海姆绘画奖。1988年及1995年两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3年,绘制了锡耶纳的赛马节。
2000年,成为爱尔兰巴林根基金会“特邀艺术家”。
2002年,成为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访问艺术家”。
2011年,在中国参加了“意大利画家眼中的杭州——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活动。
2012年,在罗马现代艺术美术馆举办选集画展。
出版过多部书籍,其中包括:《带来的影子》1992年;《鸽子飞过》2008年;《塔索的院子》2017年。
朱塞佩·莫迪卡,1953年出生于马扎拉-德尔瓦洛(意大利西西里),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目前在罗马美术学院担任绘画教师,并担任该院视觉艺术学系主任。他被视为将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新一代创作者,在当代绘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莫迪卡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多个城市展出,包括米兰、巴黎、布达佩斯、莫斯科、巴塞罗那等,在多个国家级和国际级博物馆、业内知名的学府机构举办过画展。他应邀参加过米兰三年展,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开罗国际双年展,罗马艺术四年展,米兰皇宫意大利艺术展等大型国际展览。
唐勇力,1951 年生于河北唐山。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2 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85 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画专业研究生班,后留系任教。1988 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主持人物画教学,主张加强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训练;1996年任中国画系副主任。2000 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作品曾参加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唐勇力的创作,把宗教内容与世俗内容、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壁画风格与现代工笔风格相交融,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这些探索折射着新时期以来不断变化的艺术思潮,又贯穿着一条主线——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和现代发展。
张译丹1968 年生于安徽。原名张冬卉,堂号境心斋。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艺术学博士后,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网副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工笔画研究所秘书长、国家艺科课题《1978—2008 中国画之当代研究》负责人。主要文章有《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与造境》《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缘起与历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构形观念及方式的虚幻性特征》等,著作有《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民间服饰》(下卷);参与撰写了《中国绘画发展史》;2009 年出版专著《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等。工笔画作品《逝》获 2008 年 “造型艺术新人展” 新人佳作奖;工笔画作品《惑》(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品《翔·云》获 2012 年全国造型艺术展银奖;作品《游》入选第十届艺术节全国优秀作品展;设计作品《漫画节日》曾获 “全国图书展优秀封面设计奖”; 油画作品《旧式肖像》曾获 “中国油画双年展” 学院奖。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文化机构收藏。
中国国家画院简介
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收藏、普及和交流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中国画研究院,1981年正式成立,距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诞生了很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和美术作品。首任院长由著名中国画大家李可染先生担任,他和蔡若虹、叶浅予、黄胄等组成了第一届院领导集体;现任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下设国画院、书法篆刻院、油画院、版画院、雕塑院、美术研究院、公共艺术院和青年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现有专业人员近300人,涵盖了国内美术界的名家、大家,堪称当今中国美术界第一流的国家美术团队。
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美术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几代画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中国国家画院已成为一个以创作、研究为中心,集展览交流、收藏陈列、教学培训、宣传出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齐全、设置完备的新型画院,并以其积极的学术作为,丰硕的创作研究成果,在中国美术界发挥着国家团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十四届意大利当代艺术日
意大利当代艺术日由意大利当代艺术博物馆协会(AMACI)于2005年创立,它是当代艺术及关注当代艺术观众的大节,今年值第14届。每年秋天,隶属AMICI的博物馆及自主加入这一活动的其他机构,拿出两个周六来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免费入场的活动。丰富的安排使观众得以就近感受当下艺术的活力和多样性。
当代艺术日对推动当代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已成为观众与意大利当代艺术互动交流的重要年会。
自2018年起,当代艺术日被纳入外交部驻外机构网络,尤其是驻外意大利文化中心的网络。中心提供活动场地,在国外宣传意大利创造力。通过意大利外交部的合作、外交部国家体系推广司及意大利文化部当代艺术建筑及城郊司的协调,全球意大利使领馆及文化中心将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举办一系列推广意大利当代文化的对话、研讨会、展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