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明”展览将于3月22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of China)开幕,这是一个由意大利和中国博物馆合作展览巡展的最后一站,首展于一年前在郑州市博物馆举办。 这是首个将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这些大河沿岸数千公里孕育的文明同时呈现的展览。
“大河文明”的约三百件展品中,一半来自十三家中国博物馆,另一半来自意大利的四家博物馆——都灵埃及博物馆、都灵皇家博物馆和东方艺术博物馆以及罗马巴拉科博物馆。这些展品将在位于天津市以东约40公里滨海新区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出超过四个月的时间。博物馆由澳大利亚考克斯工作室设计,它的外形像一只伸向海洋的大手,包括十五个展厅和一个水族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该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景点,在周末平均每天有2万名游客参观,工作日平均有8,000名游客参观。
在精心布置的约1500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内,来自不同文化的最显著元素,涉及生活、死亡、崇拜和信仰,都以高价值的青铜、陶瓷和木制品进行展示,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2世纪。埃及的纸莎草、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板、预言骨和带有中国象形文字的龟甲,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进行对比。埃及的石棺、小动物木乃伊、陶瓷人物和中国墓穴中用于陪葬的人物和房屋的复制品,解释了不同民族对于死亡的仪式和观念。
器皿和日常用品展示了日常生活,从某些方面来说,各种文明都是如此相似。所有文明中普遍而主导的是对河流的崇拜,河流使其沿岸的土地肥沃,但也引发了洪水,它确保了生存,但也具有毁灭的力量。 这次展览在宁波和南宁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由都灵埃及博物馆的馆长克里斯蒂安·格雷科(Christian Greco)和都灵大学的斯蒂法诺·德·马尔蒂诺(Stefano de Martino)教授担任策展人。 由意大利Arteficio公司组织,展览将持续开放至7月28日。
“大河文明”展天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