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全球意大利语言周
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高度关怀下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维尔加《母狼》——从小说到戏剧
维尔加笔下的女性总体上可分成两类——“母亲”,或“破坏者”。因此,无论是小说(1880)还是戏剧版的《母狼》(1896)主人公——西西里的“母狼”尼阿·皮娜,都能很容易地归到后一种类型。然而,我的发言则想要说明这个角色是如何突破“破坏者”形象的,尤其在剧作改编版中。
我在新书《维尔加和皮兰德娄笔下的“新”女性——从书本到舞台》(牛津:传奇出版社,2018)中提出,剧作改编的“新”《母狼》所要呈现的,不再是一个“破坏者”形象的女性,而是一个“新”女性,其源头能够从《玩偶之家》(1879)中找到。易卜生笔下的娜拉不愿在一个父权社会中被当作无声的玩偶对待,同样地,尼阿·皮娜也为了在父权和天主教的西西里生存而斗争。实际上,维尔加的同乡卡普安纳翻译了易卜生的作品,并于1891年由杜塞主演。维尔加很清楚娜拉在意大利大受欢迎,于是5年后,他将自己笔下最具反叛精神的女英雄之一搬上了舞台。在我看来,易卜生的戏剧在意大利引起震动仅数年后,维尔加有意将一个非传统的角色改编搬上舞台,很可能是想要给观众呈现一个“西西里”版女英雄娜拉。
主讲人:恩莎·德·弗兰奇希
恩莎·德·弗兰奇希(Enza De Francisci),格拉斯哥大学讲师,格拉斯哥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研究生院翻译学课程负责人。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并在该校与“莱弗尔梅研究网络”合作,开展“重新想象意大利民族性”研究。发表论文涉及戏剧翻译、表演、方言文学等领域,文章见诸于《意大利研究》、《意大利语言和文学研究》、《现代语言评论》以及《皮兰德娄研究》等多个专业期刊,并担任《皮兰德娄研究》杂志戏剧评论部分编辑。新近出版专著《维尔加和皮兰德娄笔下的“新”女性——从书本到舞台》(牛津:传奇出版社,2018),与克里斯·斯塔玛特科斯(Chris Stamatakis)合著《莎士比亚、意大利与跨国交流——近代早期至现代》(伦敦/纽约:劳特里奇出版社,2017)。近期,她以会员身份工作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并担任英国国家剧院新版皮兰德娄剧作《利奥拉》语言顾问。该剧由理查德·埃尔(Richard Eyre)导演,坦亚·荣德(Tanya Ronder)饰演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