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11.22 讲座:“艺术和法律的对话”– 对今日美术馆《碎片》展的一次反思

dialogo fra arte e diritto1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

意大利文,中文翻译

詹卢卡.契高拉尼是一位致力于个人和集体共享记忆创作的艺术家。

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展览《碎片》是通过捕捉名为FR 12.1的视频片段举办的,而他捕捉的那些正是创造了欧洲法律史的片段,一副描述了以使其适应近代早期需求的研究及重释罗马法的博洛尼亚学派工作法的对联,并通过这种研究,创立了西方世界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罗马法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伟大遗产。

古罗马人是最早一批以法律视角解读世界的群体,他们创作的法律类别仍然支撑着法律框架。

公元一千年后,在欧洲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过渡,对罗马法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而这个新的认识正是通往现代化的元素之一。

以罗马文字的创作为例,就像契高拉尼对那副对联进行的重制告诉了我们,它是一副关于古罗马法的解构,一个将被重组的成品,将能为支撑新时代需求提供的新法律类别。

这副对联见证了历史的传承,它是一个撰写的记忆通道,一个通过法律这样的语言保留的记忆,同时它也是社会的一种文法。

dialogo fra arte e diritto2

玛丽娜 Marina Timoteo

玛丽娜,现任博洛尼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2年至2018年担任博洛尼亚大学理事会理事。自2005年始,成立并负责中国和博洛尼亚大学学术与文化交流工作组。2009年出任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策划并举办了多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展览。2004年至2006年,出任由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联合成立的"马可波罗诞生750年周年纪念委员会"委员。2006年至2010年,出任意大利外交部意-中政府委员会委员。2014年至2016年,出任意大利外交部与中国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2017年,出任博洛尼亚储蓄银行基金会董事会及基金会下属的文化机构 “城市美术馆与博物馆协会” (Genus Bononiae)协会委员,推动并举办了博洛尼亚市的多项重要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

dialogo fra arte e diritto3

费安玲

费安玲,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国家二级),法学博士,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从事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罗马法学、保险法学等领域内的教学与研究活动。

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美同学会意大利分会副会长,最高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罗马法与意大利法研究中心主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罗马第二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明斯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等高级院校客座教授。

出版了个人专著、主编或与他人合著教材等作品60余部,主要包括:《民法总论》、《中国物权法教程》、《信用担保人权利救济之研究》、《知识产权法学》、《著作权权利体系之研究》、《罗马继承法研究》、《罗马私法学》、《意大利民法典》(译)、《比较法导论》(译)等。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

dialogo fra arte e diritto4

  • 举办: Istituto Italiano di Cultura
  • 标签: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