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和种族政策受害者,被关押在集中营的意大利人,以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被迫害者的人士,意大利在2000年决定设立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随后,200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犹太人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城市奥斯维辛,发现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并得以解救其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这个悲惨的发现幸存者提供的证据首次向世界揭露了纳粹分子种族灭绝的恐怖行径。于是,这一天被定为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
1月25日 18:30 – 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
讲座:大屠杀时期在中国的犹太人
主讲人:艾丽莎·玛利亚·朱妮佩洛教授;潘光教授
自由入场 意大利文/中文
大屠杀时期在中国的犹太人。出逃纳粹德国犹太人的历史
主讲人:艾丽莎·玛利亚·朱妮佩洛
1933年,为了躲避迫害,很多犹太人逃出德国、被德国占领的国家和德国的联盟国前往上海。据估算,从1933年至1941年,至少18000名犹太人到达上海,其中多数乘坐从意大利热那亚和的里雅斯特港口启航的巡洋舰。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很艰难但很自由。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犹太人进入上海的大潮才被迫终止。
太平洋战争期间,纳粹的盟友日本侵略中国,1942年7月,驻日盖世太保司令前往上海,向日本当局提出“最终解决方案”。尽管提议没有实施,日本人宣布在上海设立“虹口犹太人区”,强令所有流亡的犹太人入住。战后几乎所有犹太流亡者都离开了中国,移居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加拿大。
这是大屠杀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在集体事件的背景下值得关注的一些声音包括1939年出生于上海的见证者索尼娅·米尔贝格尔;以及“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前中国驻维也纳领事,他不顾上级的反对,为众多犹太人签发签证,使他们得以逃离纳粹德国。这些人物令人们了解到犹太大屠杀是全球性的历史,对这一事件的记忆不仅对于欧洲,对于整个世界都非常重要。犹太历史在东方的篇章还能告诉我们很多。
“大屠杀时期在中国的犹太人”
主讲人:潘光
犹太人最早于唐朝,也就是八世纪左右就已到达中国。宋朝时期开封的犹太人社区尤为知名。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塞法迪犹太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来到中国,新的社区开始在香港、上海、哈尔滨、天津和其他城市出现。
犹太人大屠杀时期,上海成为从纳粹欧洲出逃的犹太人的安全港湾。上海接纳的犹太人数量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的总和。
潘光教授将介绍上海成为犹太流亡者避风港的原因,为什么中国从未发生过自发的反犹太活动。他还将谈到如今中国人与犹太人的关系,如何推广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教育,以及为后代保留上海历史的记忆。
玛利亚·艾丽莎·朱妮佩洛 Maria Elisa Giunipero (米兰 Milano, 1974)
2003年开始成为意大利中国研究协会和当代历史研究学会成员,从2008年12月至2017年1月担任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历史学学院当代历史终身研究员,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文学和哲学系中国当代史教研室主任。2014年成为上海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15年4月开始担任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院长。2017年2月,再次担任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和东亚历史副教授。
她的文章收录在文集《犹太人在上海。纳粹德国流亡者历史》(米兰:ObarraO出版社,2018)中。合作出版《丝绸之路上的人与宗教》(米兰:Guerini e Associati出版社,2017);在玛丽娜·米兰达策划的《毛泽东时代四十年后的中国。习近平政策的选择、发展和方向》(罗马,Carocci出版社,2017)一书中收录她的文章《中国与梵蒂冈关系的新发展》。策划《中国与世界历史。全球环境下中国研究教学资料》(米兰:Guerini e Associati, 2017);《明朝宫廷的基督徒。徐光启与中西方知识分子对话》(米兰:Guerini e Associati, 2013);《意大利对越南和平的贡献》(米兰:EDUCatt, 2012)。
潘光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负责人,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
美国亚洲学会国际理事会成员,上海市反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反恐工作办公室软科学专家。
1993年获得詹姆斯·弗兰德中国-犹太研究年度纪念奖,2004年获得普京总统颁发的圣彼得堡-300奖章,以表彰他在中俄关系研究中做出的贡献,2006年获得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
2005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他为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委员会成员,2008年被任命为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
潘教授在全世界众多知名大学授课和领导研究工作,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莱顿大学,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都灵大学,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主要著作包括:《犹太人在中国》、《犹太人在亚洲:对比前景》、《犹太人在上海》、《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亚欧关系两千年》、《上海合作组织综合研究》、《当代国际危机》、《中国在中东的成功》、《中国反恐战略》、《伊斯兰和儒家:中国伊斯兰的发展》、《中国能源战略》、《中国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政策》、《中国在中东剧变中的地位》、《中美安全和反恐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