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新书推介会

梵蒂冈图书馆是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据学者研究,其收藏汉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6世,现藏汉籍约1300余部。但长期以来,这批稀世珍宝只能沉睡于梵蒂冈图书馆中,难于为学者利用。2008年,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批准了“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收集与整理”项目。

梵蒂冈图书馆、罗马智慧大学孔子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大象出版社几方联手,精心遴选、复制大批文献,整理、汇编为《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分辑依次影印出版。

该丛刊历经编写组将近八年的持续努力,最终于2014年陆续由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刊计划分四辑出版,总计300册。目前已经出版完成的第一辑共44册,辑录了梵蒂冈图书馆所藏170种珍贵汉籍文献,其中包括多种孤本。

丛刊主编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解释:“这批文献的出版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史、中国天主教史、中国翻译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丛刊所辑录文献不仅基本覆盖已经出版的各类相同主体的各类丛书,而且包括多种从未公布的珍贵的刻本、稿本、抄本、地图、星图、画本、双语稿本辞典,堪称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版界在域外汉籍与海外中国文献整理方面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以及中国人文学术界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学术合作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时间:2018年4月9日上午10点

地点:北京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

主办单位: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大象出版社

议程:

1、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致辞。

2、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领导致辞。

3、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介绍本《丛刊》的学术意义。

4、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任大援教授介绍本《丛刊》的编纂过程。

5、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介绍《丛刊》的出版情况。

6、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崇德教授介绍《丛刊》在清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7、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刘国鹏研究员介绍《丛刊》在宗教史方面的价值

8、与会代表合影,并参观《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样书。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荣誉院长,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与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等。出版专著十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梵蒂冈藏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主编之一。

任大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前副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国际汉学》副主编。《Monumenta Serica》中国顾问,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刘古愚评传》《孟子》《中国思想史(明清编)》《中国儒学思想史(明清部分)》等。《梵蒂冈藏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主编之一。

成崇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前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前副主任。主要著作有《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等。

王刘纯

大象出版社社长、大地传媒公司执行董事,《现代出版》《数字教育》杂志主编之一,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生导师、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州书画院副院长。出版《通用书法教程》《硬笔书写技法》《高适岑参诗选》《出版学思录》等著作,发表《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康有为手稿述要》《编辑学的诞生》等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