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向大家推荐《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展。该展览包括六位在全球享有盛名的意大利前卫艺术家的早期屏幕艺术作品,将于5月20日在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展。
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
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 肖戈
山中天艺术中心
北京朝阳798艺术区南门万红里甲31号
2020年5月20日—7月19日
开馆时间:10-18(周一闭馆)
1952年,卢西奥·丰塔纳及意大利空间艺术家发表《空间运动的电视宣言》:“对我们来说,电视是我们期待的手段,它将构成我们观念的组成部分。”
1969年4月15日晚10:15分,格里·舒马夫妇创立的首家电视画廊“展出”首个电视展览。
1969年11月28日,詹姆斯·李·贝耶斯首次以现场直播并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实现了其观念性电视作品《世界问题中心》。
2020年,全球艺术展示全面采取“线上”路线。
2020年5月20日,探讨(线上)屏幕艺术早期历史的“从屏幕到观念”线下开幕。
在线上展览已然成为艺术展示之必需方式的今天,“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着眼屏幕艺术的早期历史,它的肇始和最初的实践。五十年前,既无因特网、又无其他线上视觉媒介,这种艺术被简单地称作“电视艺术”。
乔万尼·安塞尔莫,《无题》,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高清数码影像,声音,1’11”
©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本次展览是在中国首个呈现屏幕艺术起源的展览。从约瑟夫·博伊斯到劳伦斯·韦纳,它将展出包括意大利艺术家乔万尼·安塞尔莫、阿里杰罗·波埃迪、皮耶·保罗·卡佐拉里、吉诺·德·多明尼西斯、马里奥·梅尔茨、吉贝尔托·佐里欧在内的30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是最早使用屏幕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也是来自不同艺术运动的最重要的前卫艺术家,例如行为艺术、过程艺术、贫穷艺术、观念艺术、摄影和大地艺术。展览将给予观众一独特机会,来探索、理解、探讨当代艺术如何在线上环境发挥作用。通过追溯历史,它也将帮助提高对线上艺术的风险及诸多机会的认识。
阿里杰罗·波埃迪,《身体总是无声的说话》,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
高清数码影像,声音,2’08″©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尽管早在1952年,卢西奥·丰塔纳及意大利空间主义艺术家已在《电视宣言》中提出了“电视艺术”的概念,但作为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是在1969年形成的,那年,德国艺术家兼电影人格里·舒马与妻子携手,推出了第一家电视画廊,并于1969年4月15日晚10:15分播出了第一个电视展览:大地艺术。与其他画廊不同,这家画廊只存在于家用电视机中。此外,它的展览仅播一次,这赋予了它昙花一现的特性:你要么看了,要么没看,仅此而已,不会重播。舒马的前瞻性想法基于这样一个动因:发现一种方式,使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使艺术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这个想法还对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倾向提出了批评,它与新兴艺术运动中的意识形态交相呼应,颂扬了艺术的非物质本质。
皮耶·保罗·卡佐拉里,《1970年9月23日第6天的现实》,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
高清数码影像,声音,2’12″©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这种专门为电视创作、而非仅仅制作展示艺术家纪录片的观念,应被置于1960年代后期欧美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受马克思主义将艺术与文化带给全体公民、并使文化民主化的思想影响,这一时期见证了一种艺术为大众的强烈冲动;它也受到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开创性艺术运动的强烈影响,这些运动渴望超越雕塑绘画等传统媒介的限制。
吉诺·德·多明尼西斯,《尝试飞翔》,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高清数码影像,声音,1’56”
©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如果说舒马的电视画廊对影像艺术的兴起及其早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同样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展可以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作出解答。
马里奥·梅尔茨,《无题》,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高清数码影像,声音,1’29”
©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问题”同样是在华首次展出的詹姆斯·李·贝耶斯的传奇性观念作品《世界问题中心》的主题(1969年11月28日),这是当代艺术史上第一次以现场直播作为媒介并与观众互动的艺术作品。通过“问题引向问题”而非惯常的“问答”形式,贝耶斯试图从当时最智慧的100个人士那里收集世界上最重要的100个问题。
吉贝尔托·佐里欧,《无题》,1970年,16毫米黑白影片转高清数码影像,声音,1’01”
© 艺术家与利马基金会
为了庆祝这一创新的早期屏幕艺术的51周年诞辰,“从屏幕到观念–50年的历史”希望强调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当下地位,或其被忽视之处。如今,尽管人人携带一块可用来录像的小屏幕,但屏幕艺术作品依然欠缺。原因何在?希望这一展览能引发更多问题并给出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