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往期活动

输入您的搜索参数
Reset
已结束 Sat Jun 28 2025Sun Jun 29 2025
出水芙蓉@阿那亚戏剧节

意大利驻北京文化中心荣幸宣布,编舞家西尔维娅·格里鲍迪的当代表演作品《出水芙蓉》将于6月28日和29日在阿那亚戏剧节上演。 《出水芙蓉》是一次对“美”的定义的大胆反叛——由意大利编舞家西尔维娅·格里鲍迪亲自率三位男舞者出演,在快节奏的古典乐中磨合、渐而默契、终而共振,面对观众的每一束目光,他们袒露、诚实、毫无保留——在最原始、带有荒诞仪式感的表演中,挣脱外在投射的审美负担,回归身体的本源:不追求统一的姿态,而是去拥抱每一种可能。本次《出水芙蓉》将特别呈现于阿那亚隐庐剧场,在这片不设限的舞台上,表演者、观众与空间三者纠缠、反弹、重组,我们被邀请重新认识:什么是“我”的身体?谁拥有它?谁在书写它?共赴一场前所未有的解构体验。

查看更多
已结束 Fri Jun 27 2025
罗萨娜·托马西·戈尔卡音乐会“诺尔玛计划”

2025年6月27日星期五,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将举办一场非凡的音乐会:钢琴家罗萨娜·托马西·戈尔卡将在全新法齐奥利钢琴上演奏根据意大利歌剧巅峰之作——温琴佐·贝利尼的《诺尔玛》所创作的自由幻想与变奏曲。这一改编版本由著名作曲家、1996年凭借电影《邮差》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的路易斯·巴卡洛夫专为托马西·戈尔卡所作。自2009年在罗马圣契契利亚音乐厅首演以来,她便将这部作品带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音乐厅巡演。 罗萨娜·托马西·戈尔卡,出生于罗马,是一位成就卓越的钢琴家。她在圣契契利亚音乐学院和拉奎拉音乐学院以最高分数完成钢琴、作曲和指挥专业的学习。目前,她担任福贾“乌米贝托·焦尔达诺”音乐学院的主科钢琴教授。 自1988年以来,她活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音乐机构和传统剧院,曾在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堪培拉大学以及布里斯班、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等地演出;在塔斯马尼亚的霍巴特和朗塞斯顿登台;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帕拉纳、圣菲、内乌肯、比德马、门多萨和罗萨里奥举办了50余场音乐会。她曾与圣契契利亚国家音乐学院的室内乐团一同在墨西哥巡演。 自1990年以来,她常年在墨西哥举行独奏音乐会,并与墨西哥城的交响乐团与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她还多次赴美加两国巡演,在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音乐厅)、底特律、纽约(纽约大学)、匹兹堡等地的重要高校与音乐机构演出;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温莎和埃德蒙顿等城市也留下了她的足迹。

查看更多
已结束 Mon Jun 23 2025
吉他二重奏音乐会Imbesi Zangarà

双吉他协奏音乐会 《为二人而奏》 弗朗切斯科·达·米兰(Francesco da Milano, 1497-1543) 《意大利组曲》 (卡农与西班牙舞曲*、第4号觅音曲、第7号幻想曲*)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1840) 《协奏奏鸣曲》作品编号 M.S. 2(普雷斯蒂-拉戈亚二重奏改编) (精神饱满的快板、深情的柔板、生动诙谐的快板) 赫尔曼·安布罗修斯(Hermann Ambrosius, 1897-1983) 《古风协奏曲》 (中速快板、稍动的行板、活泼的急板) 阿斯托尔·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 1921-1992) 《遗忘》 《卡洛斯遇见阿斯托尔》(《一步之差》 X 《自由探戈》)* Duo Imbesi Zangarà原创作品 《雨中落日回忆》——灵感来自西西里与卡拉布里亚的落日 《战争之泪》——灵感来自俄乌战争 《低语》——灵感来自内心之声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1925-2020) 《天堂电影院》 *由Duo Imbesi Zangarà改编   卡尔梅洛·因贝西与卡门·赞加拉——艺术与生活中的伴侣,意大利吉他二重奏音乐家 卡尔梅洛·因贝西与卡门·赞加拉是一对在艺术与生活中携手同行的意大利音乐家、作曲家与教育家。他们以精湛的技巧、纯净的音色、充满激情而富有优雅的诠释风格广受赞誉。 他们于2010年正式组建二重奏,师从贾恩保罗·班迪尼大师(M° Giampaolo Bandini)专攻室内乐,被媒体《M.Today》于2019年10月评为“意大利最具魅力的吉他室内乐组合之一”。 他们常年受邀在意大利、欧洲及亚洲各地的重要音乐节、演出季及音乐活动中登台演出,同时参与戏剧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不仅担任演奏者,也负责舞台配乐的创作,作品风格涵盖爵士、新古典、世界音乐等多种语言。他们亦是Billionaire Event的签约独家艺术家。 作为演奏家的他们,一方面致力于首演新作品的录音,另一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发掘鲜有人知的曲目与冷门之作。自2020年起,他们成为Stradivarius/Naxos、Classical Music 3.0 Records、INRI Classic/Universal Music Italia等唱片公司的录音艺术家,至今已发行约18部专辑、EP、单曲及现场演出录音。 […]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Jun 21 2025
第三届意大利歌曲演唱大赛决赛之夜

向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致敬”的第三届意大利歌曲演唱比赛的决赛之夜即将到来,活动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北京主办,得到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学院、王府半岛酒店、Blue Note Beijing、上海毛莉娅酒业有限公司、赛乐园(北京)葡萄酒有限公司及媒体That’s Beijing和The Beijinger的大力支持。活动向所有希望尝试演绎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歌曲作品的业余歌手开放,不分国籍。 由六名中外专业评审通过精心筛选,在参赛选手中选出了12位决赛入围者,他们将于2025年6月21日19:00在北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现场表演。现场观众将为决赛选手的表演投票(现场座位十分有限,需预约)。   谁会赢得比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更多
已结束 Fri Jun 20 2025
意大利人“发现”月球 从列奥纳多·达·芬奇到伽利略和卡西尼

易诺晨教授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材料科学教授,担任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实验室的主任。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50多篇文章。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纳米科学领域;他还致力于科学普及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他发表了多本关于这一主题的书籍和文章,例如《列奥纳多身后的作者》(2020)和《达·芬奇笔下的她》(2019),并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关于达·芬奇的讲座和研讨会。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Jun 19 2025
意大利地理风味品鉴之旅:一次穿越亚平宁半岛的感官探索

意大利地理风味品鉴之旅:一次穿越亚平宁半岛的感官探索

查看更多
已结束 Wed Jun 18 2025
马可·吉里贝蒂音乐会“圣罗萨莉亚”

钢琴演奏:马可·吉里贝蒂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联合三里屯街道“让世界遇见三里屯”艺术季板块项目及#024“爱在西元前”空间,为中国观众介绍并展现以意大利巴勒莫400周年传统的圣罗萨莉亚节为背景的音乐会。   罗莎莉娅,灵感缪斯 本次音乐会旨在将圣罗莎莉娅的治愈力量延续于艺术与音乐创作的升华能力之中,透过艺术超越并调和民族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 为此,西西里籍钢琴家、圣罗莎莉娅虔诚信徒马尔科·吉利贝尔蒂(Marco Giliberti)将演奏受圣人启发而创作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已在帕勒莫传统节庆“圣罗莎莉娅节”(Festino)期间响彻街头。该节日即将迎来第401届庆典。   马尔科·吉利贝尔蒂 于1985年出生于帕勒莫,10岁起在埃利奥多罗与多娜泰拉·索利马的指导下学习钢琴。2005年,他以最高分及荣誉毕业于帕勒莫“V. Bellini”音乐学院,随后在菲耶索莱音乐学院向著名演奏家及教育家玛丽亚·蒂波深造。 他曾受邀于香港意大利文化协会(演出以但丁作品为灵感)、伊斯兰堡意大利大使馆、卡拉奇意大利领事馆及美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演出,担任意大利音乐文化代表,主持歌剧盛典及独奏音乐会,以庆祝意大利国庆及“卡拉奇意大利文化周”。他在意大利、欧洲及海外多个舞台上活跃,以独奏或室内乐形式在重要机构和音乐节上演出,涵盖从巴洛克至当代音乐的广泛曲目,使用现代或古乐器,广受听众与评论界好评。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Jun 17 2025
“尼诺·米廖礼——一段意大利摄影史话”展览线上论坛

技术革新与艺术表达: 尼诺・米廖礼摄影实验与创作理念探讨 “尼诺·米廖礼——一段意大利摄影史话”展览线上论坛 主 办: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文化中心 西安美术馆 加鲁佐艺术基金会 时 间:2025年6月17日(周二)16:00 地 点:西安美术馆艺术客厅 主持人:策展人 杨墨白 翻 译: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意大利语系系主任 王孟冬 参会人员: ·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主任文化参赞菲德利克教授(Antonelli) · 摄影艺术大师 尼诺·米廖礼(Nino Migliori) · 尼诺·米廖礼夫人玛丽娜米廖礼(Marina Migliori) · 加鲁佐基金会主席 罗萨尔巴·加鲁佐(Rosalba Garuzzo) · 加鲁佐艺术基金会股东创始人 乔尔乔·加鲁佐(Giorgio Garuzzo) · 策展人 亚历山德罗·卡雷尔(Alessandro Carrer) · 策展人 克莱蒙特·米奇凯(Clemente Miccichè) · 西安美术馆馆长 杨超 ·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摄影家 胡武功 ·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摄影家 潘科 ·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原副主任 谢爱军 · 谷仓当代影像馆学术与艺术顾问、大理国际影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彭祥杰 · 西安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刘克成 ·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日报主任记者、摄影家 火炎 · 旅英艺术家、策展人 张兴 · 西安美灵机构董事长 沈红 · 西安美术馆馆长助理 黄莺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Jun 05 2025
系列讲座“二十世纪意大利博物馆学、艺术评论与艺术史中的女性”:卡拉·隆齐:探寻艺术作品的起源

卡拉·隆齐:探寻艺术作品的起源 系列讲座“二十世纪意大利博物馆学、艺术评论与艺术史中的女性”继续在北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6月5日,意大利当代艺术研究学者瓦妮莎·马蒂尼将为我们讲述卡拉·隆齐的故事。卡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激进艺术评论界最具原创性与反叛精神的人物之一。本次讲座也将带领我们了解意大利历史的一个全新阶段——艺术与抗争并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的艺术评论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受到质疑,人们开始探索全新的路径去讲述当代艺术。随后,卡拉·隆齐成为意大利激进女性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这一身份也可被视为她早期作为艺术评论家和学者时所展现出的行动主义精神的延续。此次活动将以意大利语进行,并提供中文翻译。 主讲人:瓦妮莎·马蒂尼  瓦妮莎·马蒂尼是当代艺术史学者,曾在比萨大学接受学术培训,并在比萨高等师范学校担任研究员,同时也是该校历史与艺术文献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员。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远东文化对意大利艺术的影响以及20世纪激进艺术批评。她曾参与多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工作,其中包括与拉拉·孔特和温齐娅·菲奥里诺共同主编的《卡拉·隆齐:双重激进性。从激进评论到“反抗”女性主义》(比萨,ETS出版社,2011年);与拉拉·孔特和劳拉·亚穆里合编的《卡拉·隆齐:艺术文集》(et al./Edizioni出版社,米兰,2012年);与文琴佐·法里内拉合编的《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意大利“日本风”》(帕奇尼出版社,比萨,2015年);以及参与合著的《女性主义的姿态:女性的反抗,在身体、在劳动、在艺术中》(DeriveApprodi出版社,罗马,2014年)。

查看更多
已结束 Fri May 30 2025
和Nicoletta Santoro一起烹饪

5月30日19:00,“和……一起烹饪”系列活动将在北京意大利文化中心再次登场。本系列自2022年启动,旨在庆祝意大利丰富的美食文化遗产。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深入探索意大利烹饪传统的魅力——既包括植根于各大地区的经典古老食谱,也涵盖了现代风格的创新演绎。 本期活动中,来自北京瑞吉酒店Danieli’s餐厅的主厨Nicoletta Santoro将亲自带领大家制作两道典型的普利亚传统美食:耳朵面配西兰苔和意式面包沙拉。 参与者不仅能够掌握这些菜肴的烹饪秘诀,还将有机会与主厨互动,聆听她讲述家乡的文化、历史与美食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那些动人的故事和趣闻。 在课程完成后,参与者可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同时享用由Lunanera公司倾情赞助的精选葡萄酒。 奶奶的故事:“如从前一般的耳朵面” “来,坐我旁边,我来教你怎么做真正的意大利耳朵面(orecchiette)。不用称,不用搅拌机,只需要双手、粗粒小麦粉和耐心。小时候,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哒哒哒’的声音,那是邻居家的女人们,搬着椅子坐在家门口,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开始‘做耳朵面’了。 我们用的是粗粒小麦粉,加上一点温水,魔法就开始了。面团要硬一点,但也不能太硬,要用指关节和手掌揉。揉好后用布盖上,这时候可以和邻居聊聊天。 精彩的部分来了:搓成长条,用小刀切,再用大拇指一转一压,这手法是从小看妈妈和奶奶做慢慢学来的。一开始做得不好没关系,不要灰心。最开始做的一定不漂亮,但做着做着,双手就会自己动起来,好像记住了似的。 把它们摊开放着晾干时,就开始想着怎么配酱料了。我们家常常配的是西兰花,但如果是节日……啊,那就会有肉卷配番茄酱,那香味可以在屋子里留两天。 记住,耳朵面不只是面食。它是时间、是家庭、是缓慢而温柔的动作。它是普利亚,是爱揉成的小小耳朵形。” 普利亚的意式面包沙拉历史 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大区,意式面包沙拉是一道典型的夏日农家菜,起源于朴素的乡村传统——利用剩下的干面包,避免浪费。当地人会把面包泡软,然后搭配番茄、红洋葱、罗勒、特级初榨橄榄油和醋调味,做出清爽可口的一道冷盘。 随着时间推移,意式面包沙拉成为普利亚料理的象征性菜肴,许多家庭会加入当地特产,如黄瓜或黑橄榄。每家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核心始终是那块代表着朴实与传承的面包。这道菜至今仍是南意夏季餐桌上的主角,简单、自然、充满田园风味,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清凉与乡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