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往期活动

输入您的搜索参数
Reset
已结束 Thu Sep 26 2019Thu Sep 26 2019
9.26 邂逅达·芬奇—天才与鸟儿的对话:探秘鸟类飞行手稿与人类飞行史

实名预约入场 – 入场时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活动语言为中文 《邂逅达•芬奇:与鸟类飞行手稿的第一类接触》聚焦于达•芬奇在《鸟类飞行手稿》中设计的仿生飞行器“巨鸢”,以梳理达•芬奇之前的人类飞天尝试开篇。详尽考证了《鸟类飞行手稿》的流转历程,逐字逐图地剖析、解读了《手稿》的内容,叙述了以严谨科学方法构建“巨鸢”数字模型和制造实体模型的过程,其间穿插有对达·芬奇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解析,最后以梳理达·芬奇之后的人类飞天尝试结尾。本书由来自意大利达•芬奇研究机构Leonardo3的机械考据与复原专家爱德华多•扎农主笔。 作者 Edoardo Zanon是Leonardo3博物馆和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从2004年开始研究达芬奇。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他曾经是一名讲授,主要专注于科普互动解决方案的研发;他将这些解决方案应用于意大利和国外的博物馆和科研机构。他曾经获得多项奖励并撰写了多本书籍。此外他还重新组装了达芬奇的大风筝,大键琴提琴和速射弩的机器发明,以及阿拉伯科学家Al Muradi的机器发明。他将达芬奇的乐器发明编辑制作成至今为止最大的收藏集,现在收藏在米兰的“达芬奇的世界”展览中。 主讲人 王哲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后 研究领域:西方古代至近代早期的数理科学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刘云珠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科研助理 研究领域:湿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湿地水鸟等。

查看更多
已结束 Wed Sep 25 2019Wed Sep 25 2019
9.25 《罗马》新书发布会

预约入场活动语言为中文 罗马,一个听起来就很有故事的地方。或许在这座“永恒之城”的某一个角落,正在发生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出生于重庆南岸贫民窟的女孩,她们贫穷、孤独,对远方充满渴望,她们逃离原乡,走向永恒之城罗马,在其中追寻真正的爱与自我。这个故事,来自虹影。她是首位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的华人作家、诗人,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 虹影 著名作家、诗人。 她以自己流浪且自由的人生为蓝本,将中国与意大利的人文风情无缝衔接。当梦幻与现实交错,故事的意义也超越时间、空间,两个女孩勾连起两个国家、两座城市、两代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她为这座“永恒之城”抒写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并将故事冠以《罗马》之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罗马 《罗马》的新书发布会,将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除作者外,许多分属于各领域的知名人士,也会以嘉宾的身份一同到场。希望此次活动能够让《罗马》走进不同国籍的读者的心中,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主持人 史航 著名主持人、编剧 朗读嘉宾 王学兵 著名演员 张颂文 著名演员 麦子 著名演员、导演。 程青松 著名制片人、监制 刘苗苗 著名导演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Sep 24 2019Tue Sep 24 2019
9.24 论坛预告 | 米利亚姆·米洛拉:《蜻蜓之眼》理论思辨场

很高兴告知大家,2019年9月24日,罗马美术学院米利亚姆·米洛拉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曹星原教授将于今日美术馆开启讲座,邀您一同从艺术心理学及先锋艺术理论的角度解读与思辨徐冰《蜻蜓之眼》。 嘉宾 米利亚姆·米洛拉 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实验艺术家,罗马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策展人、记者,情境主义理论(Eventualist Theory)成员,20世纪先锋艺术运动(Avant-Garde Movements)专家。米洛拉试图在国际历史、视觉研究及全球动态等领域的视角下,向大众传播当代艺术最创新的理论和原则。她的研究兴趣涵盖当代艺术、前卫艺术运动理论、国际慈善、艺术心理学、艺术与人文、潜意识知觉、性别研究与神话等领域,并已发表大量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书籍及专题著作,策划了多个相关主题的展览。目前,米洛拉的研究专注于当代艺术收藏与慈善的国际策略,情境艺术理论,以及理论与应用技术的交互。她是艺术心理学实验室(LAP)的创始人和科学主任,同时担任艺术与心理体验协会(APExperience)的创始人和主席。 曹星原 美籍华人,198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执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美术史系,指导中国美术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出版论著多从文化社会史角度研究唐、宋、辽、元、明、清至当代美术作品、事件以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想的研究。现任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所研究成员、青海省美术馆任副馆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研究所所长、教学名师博导教授、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智慧格物工作室主任、中国陈设艺术专委会顾问。 讲座缘起 我在2018年1月由曹星原介绍并陪同我去采访徐冰,当我在徐冰工作室采访徐冰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开启了一段关于艺术理论与艺术目的的深入对话,我们谈到了东西方之间的类同,谈到艺术与科学研究的未来。 那时候,我正一丝不苟地筹备《艺术启迪未来》一书的出版。这本书以意大利语和中文写就,并得益于许多重要人物的帮助。其中包括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先生(Ettore Francesco Sequi),他前几日刚刚被任命为意大利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格外重视创新创造的议题;还包括艺术家塞吉奥·隆巴多先生(Sergio Lombardo),他不仅是情境主义理论(EventualistTheory)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先锋艺术的先驱;当然还有徐冰先生本人,我认为,在我们根据西方艺术进化轨迹来理解当代中国艺术文化现象的过程中,他是至为关键的一位艺术家。 在那次我对徐冰的采访中,我们已经讨论了许多关于《蜻蜓之眼》的理论思辨,那段对话也为我们即将在今日美术馆进行的这场对谈提供了些许铺垫。在今日美术馆《蜻蜓之眼》系列论坛这个全新的语境中,我将试图通过西方先锋理论的视角阐释与分析《蜻蜓之眼》,涉及的理论将涵盖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及情境主义理论(Theory of Eventualism)。 ——米利亚姆·米洛拉 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实验艺术家,罗马美术学院教授 讲座信息 主题 《蜻蜓之眼》暨《艺术启迪未来》理论思辨场 主办 今日美术馆 流程 17:00-17:20 签到入场 17:20-17:25 主持人开场 17:25-18:05 米利亚姆·米洛拉讲座 18:05-18:45 米利亚姆·米洛拉与曹星原对谈 18:50-20:11 《蜻蜓之眼》专场放映 地点 今日美术馆1号馆 咨询及参与方式 名额有限 50位坐席先报先得 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微信后请注明 “米洛拉讲座+姓名+联系方式”

查看更多
已结束 Wed Sep 18 2019Wed Sep 18 2019
文化中心音乐会 – “丝路传琴-中意提琴文化交流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及其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合作,将举办一场为期三天的中意提琴文化合作活动,在此期间,将于2019年9月18日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一场关于莫拉西提琴家族的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之前将会举办一场由以下嘉宾参与的简短的研讨会: – 西蒙尼·莫拉西:现在担任L.A.C 首席执行官、意大利专业提琴制作师协会主席 – 丹尼尔·卡罗·皮图莱里:意大利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校长 – 高彤彤: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 钟岱廷:奇美博物馆基金会董事、提琴馆藏部资深顾问 音乐会将由全国知名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家举办。为此,将邀请古乐器巴洛克音乐专家洛伦佐·科利多,他将用意大利G.B.莫拉西大师最重要的巴洛克小提琴之一进行演奏。在本次音乐会中,还将演奏尼科洛·阿马蒂于1656年制作的一把历史悠久的小提琴。为此,特别感谢台湾著名乐器博物馆奇美博物馆的宝贵支持。 时间:2019年9月18日18:30 地点: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预约入场 节目单 研讨会嘉宾: 西蒙尼·莫拉西:现在担任L.A.C 首席执行官、意大利专业提琴制作师协会主席 丹尼尔·卡罗·皮图莱里:意大利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校长 高彤彤: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钟岱廷:奇美博物馆基金会董事、提琴馆藏部资深顾问 特邀巴洛克小提琴家: 洛伦佐·科利多:巴洛克小提琴家,音乐总监 此项活动两场音乐会的演出嘉宾: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Sep 17 2019Tue Sep 17 2019
中央音乐学院-“丝路传琴一中意提琴文化交流活动”

中央音乐学院及其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合作,将于2019年9月17日至19日,围绕伟大的意大利制琴大师G.B.莫拉西的弦乐器展览,举行为期三天的中意提琴文化合作活动。届时,还将展出一把由尼科洛·阿马蒂于1656年制作的历史悠久的小提琴,并在两场音乐会期间现场演奏这把小提琴。为此,特别感谢台湾著名乐器博物馆奇美博物馆的宝贵支持。活动将于9月17日19点30分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幕,届时将举办一场莫拉西乐器音乐会。同时,小提琴将于9月18日至19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展出。另外,9月18日18点30分开始,还将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一场闭幕活动,首先由专业制琴师和音乐学家进行一场简短的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将举办一场莫拉西乐器的音乐会。 在两场音乐会期间,身为古乐器巴洛克音乐专家的洛伦佐·科利多受邀参加此次活动,他将用G.B.莫拉西大师最重要的巴洛克小提琴之一进行演奏。 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承办,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协办的“丝路传琴”中意提琴文化交流活动,将于9月17日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国藏家手中的莫拉西家族提琴、巴洛克提琴以及传世名琴1656年Nicolò Amati 尼柯洛·阿玛蒂古琴将在活动中亮相。首场活动9月17日19:30“丝路传琴-中意提琴文化交流音乐会”将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一场以“提琴”为载体,以“弓弦”为媒介的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系、声歌系音乐家们的演绎下,在千年后的丝路东方拉响。 相关活动预告: 访谈| 时间: 9月17日 9:00-12:00 地点:教学楼 阶梯教室313 主讲人:Simeone Morassi、钟岱廷、高彤彤 莫拉西家族提琴珍藏作品展: 时间: 9月18日10:00-19:00 9月19日10:00-19:00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前厅 丝路传琴一中意提琴文化交流音乐会 时间: 9月17日 19:30 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 9月18日 18:3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 领票方式: 1.校外观众可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中留言。内容为姓名+手机号+ 展览/讲座/音乐会(每人限领两张票)后台小编回复确认后,您可前往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处领取门票。 2.拨打010-66425751免费领取活动门票。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Sep 12 2019Sun Dec 08 2019
展览:“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

2019年9月12日 – 12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示达·芬奇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及追随者这一“艺术群体”的代表性作品 2019年,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在中国举办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活动框架下,由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委员会”官方认可,9月12日,一场名为“达·芬奇与他的艺术群体”的展览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将通过达·芬奇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和追随者们的画作,向观众展示大师绘画艺术多方面的风格特征。 “达·芬奇的艺术群体”所带来的丰富创作在十六世纪受到收藏家们的欢迎,并在市场上掀起收藏热潮,这使得达·芬奇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汲取自达·芬奇绘画作品的一种艺术“品味”的传扬。 《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 乔瓦尼·彼得罗·里佐利,又称”贾姆皮特里诺”(1495年-1549年) 此次展览展出来自私人收藏的30件作品,其中包括“达·芬奇的艺术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如马可·达·奥焦诺、吉安·贾科莫·卡普罗蒂(也被称为“沙莱”)、伯纳迪诺·卢伊尼、乔万尼·皮埃特罗·里佐利(也被称为“贾姆皮特里诺”)、伯纳迪诺·德·孔蒂和巴尔托罗梅奥·苏阿尔蒂(也被称为“布拉曼迪诺”)等。 《风景中的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 马可·达·奥焦诺(1467年-1524年) 通过对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观赏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达·芬奇艺术的许多特征和创新性自从十五世纪末起也得益于这一“追随者群体”的创作而迅速传播开来。 《三个圣童》 伯纳迪诺·德·康提(1470年-1523年) 正如意大利艺术史学家乔凡娜·内皮·希雷(曾担任威尼斯博物馆联合体总监)在展览画册前言中所提及的:“这些艺术家们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图案、构图和表现手法以及出色的技巧,都是对达·芬奇脚步的追随”,“他们为达·芬奇伟大创作的成功和传播做出了贡献”。此外,此次展览还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这群艺术家各自的个体特征,因为他们在过去总是被归于“达·芬奇的艺术群体”这一类别,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自身的艺术身份。 此次展览的灵感,源于意大利已故的伟大的达·芬奇研究专家卡罗·佩德雷蒂。他坚信重新评估“达·芬奇的艺术群体”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广大观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和了解。 在谈到“达芬奇流派的绘画作品”时,佩德雷蒂认为它们“在很多方面与达·芬奇的艺术理论相关,并且经常展现出与达·芬奇相同的处理方式”。 《抹大拉的马利亚》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传)和助手(马可·达·奥焦诺?, 1467年-1524年) 此次在北京展出的作品中的14幅,曾由佩德雷蒂于2007年带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展览展出(纪念欧盟成立五十周年活动)。当时较为突出的作品中,有一幅名为《抹大拉的马利亚》,该作品由奥地利著名学者威尔海姆·苏伊达所发现,并于1949年首次在美国洛杉矶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借展”中首次展出。 在苏伊达看来,“毫无疑问,这幅作品是贾姆皮特里诺最完美和最富魅力的作品之一”。佩德雷蒂也认为这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美感和富有魅力的肖像”。他还曾在一篇研究这幅作品的文章中写道:“长久以来,展现在贾姆皮特里诺绘画作品的背景中的美妙山区风景,是无可争辩的达·芬奇风格,甚至让人联想到蒙娜丽莎或圣安娜。” 《圣母子与圣约翰》 伯纳迪诺·卢伊尼和助手(1485年-1532年) 希望中国的艺术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能欣赏到此次展览,并通过该展览,对达·芬奇直接影响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多面性的另一面有所发现。 《圣母与圣子》 吉安·贾可蒙·卡坡蒂,又称”沙莱”(1480年-1524年)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2日-2019年12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A展厅 艺术总监:张子康 策展人:尼古拉·巴尔巴泰利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威尼斯2000基金会、西西里岛博物馆非营利文化协会 协办: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北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北京 支持: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威尼斯乌戈和奥尔加·利维基金会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Aug 20 2019Sun Aug 25 2019
8.20-25 国家大剧院制作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西部女郎》。《西部女郎》将于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普契尼的歌剧《西部女郎》改编自美国剧作家大卫·贝拉斯科的同名戏剧,该剧是唯一一部以美国西部淘金热为背景的歌剧,被认为是普契尼众多歌剧中最特立独行的一部。普契尼喜欢充满异国情调的故事,这一点从他之前的作品《蝴蝶夫人》以及《图兰朵》中就能看出来。该剧在音乐方面也另辟蹊径,快节奏的叙事伴随着连续的音乐,仅穿插着少量的咏叹调。 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西部女郎》由新锐国际级导演萨迪厄斯·施特拉斯伯格打造,由意大利新生代指挥家巴蒂斯托尼执棒,邀请到阿玛丽莉·尼扎、马可·伯帝、克劳迪奥·斯古拉三位世界顶级歌唱家共同演绎黄金西部。 作曲:贾科莫·普契尼 脚本:圭尔夫·奇维尼尼与卡洛·赞加里尼 指挥:安德烈·巴蒂斯托尼 导演/舞美设计:萨迪厄斯·施特拉斯伯格 主演: 明妮(女高音):阿玛丽莉·尼扎 杰克·兰斯(男中音):克劳迪奥·斯古拉 迪克·约翰逊/拉梅雷兹(男高音):马可·伯帝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订票电话:+86 10 6655 0000 订票时间:9:30-18:00 (CST) 周一至周五 取票时间:9:30 – 19:30;9:30 – 18:00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Aug 13 2019Tue Aug 13 2019
意大利电影之夏《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意大利电影之夏@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 《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2019/8/13 19:3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实名预约入场 中文字幕 导演:保罗·本威努迪 剧情,2008年,94分钟 托瑞德拉古,1909年。贾科莫·普契尼正在他的别墅中创作《西部女郎》。女仆朵莉亚撞见了普契尼的继女与一位剧作家的婚外情,继女于是打算报复朵莉亚,捏造了后者与普契尼之间的私情。普契尼的妻子艾维拉决定将朵莉亚送走,将她交给悲伤的命运。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un Aug 11 2019Sun Aug 11 2019
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弄臣》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弄臣》。《弄臣》将于8月1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放映。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意大利曼都瓦城。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曼都瓦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貌美,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终致失女之祸。他的爱女吉尔达,纯洁、貌美,公爵乔装成穷学生暗中追求,骗得了她的爱情。后来,利哥莱托以美人诱使公爵夜宿旅店,雇用刺客将他杀死。黎明前,却发现受害的是女扮男装,已经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 出品年份:2017年 时长:145分钟 语言:意大利语 字幕:中/英 出品方:国家大剧院 出品人/总监制:陈平 主创 作曲:朱塞佩·威尔第 脚本:弗朗切斯科·玛利亚·皮亚伟 指挥:佩德罗·汉福特 舞台导演:斯蒂法诺·维奇欧里 电影导演:王莹 主演 弄臣:里奥·努奇 曼图亚公爵:皮埃罗·普蕾蒂 吉尔达:伊琳娜·杜布罗夫斯卡娅 演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Aug 10 2019Sun Aug 11 2019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吉塞尔》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蹈作品《吉塞尔》。《吉塞尔》将于8月10日至8月11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这是一部关于爱、背叛和救赎的传说,乡村女孩与凄美幽灵之间的命运转换由此展开。这部浪漫主义芭蕾代表作品《吉赛尔》,在光明世界和黑暗幽灵王国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时至今日依然以唯美、悲怆的情愫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将再次呈现简·科拉里和朱尔·佩罗的经典编排,并继续沿用法国芭蕾巨星伊薇特·肖维雷对作品的改良。正是由于伊薇特·肖维雷娴熟的技术和对不幸女孩爱情梦断的完美演绎,让“吉赛尔”这个角色惊艳古典芭蕾界,并让她本人和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成为了上世纪中叶世界舞坛的领军者。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 如今的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绝对有资本为自身辉煌的过去而骄傲,歌剧院成立于两个世纪前的1778年,是当时全球著名的歌剧院。从舞团的前身斯卡拉皇家舞蹈协会时期到1813年成立的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之后,让·乔治·诺韦尔、加斯帕罗·安吉奥利尼及萨尔瓦托雷·维加诺等杰出编舞家都曾在此对欧洲舞坛产生重要影响。著名舞者、舞蹈教师、舞蹈理论学家卡洛·布拉西斯在舞团任职期间将芭蕾舞推向浪漫主义时期,为浪漫主义芭蕾风格在技巧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接着,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进入了二十世纪,这也要归功于来自迪亚吉列夫舞团的出色编舞家们,如米哈伊尔·福金和莱奥妮德·马辛。受斯卡拉歌剧院时任指挥阿尔图罗·托斯卡尼所托,来自中欧自由和表现主义舞蹈世界的欧瑞·米洛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散落的芭蕾舞团。他制作的剧目集合了大批优秀音乐家、知名舞美设计师及绘景师,还邀请到了乔治·巴兰钦等大师担任客座艺术家。到了五、六十年代,斯卡拉歌剧院成为了全世界舞者梦寐以求的舞台。 近年来,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长,并开始频繁在国内外亮相,在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剧院,以及美国、德国、土耳其、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巡演。 伴奏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成立于1959年。乐团现任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常任指挥刘炬。乐团成员平均年龄35岁,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是中国乐坛中极具朝气和发展潜力的交响乐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