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剧团TPO来了!孩子们终于可以一起玩着看剧了!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稚子行·熊猫的家”互动式戏剧。将于11月7日至10日在北京达美中心上演。 你想的没错! 就是要跟小观众们一起 “表演” 意大利T.P.O剧团 金牌创新型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团 交互装置在各个艺术展、商场游乐区已经慢慢被大家熟知了。点一下就成花,走过去,就发芽……这种互动的方式,除了能带给大家更多新奇的体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对我们人的行为进行及时反馈,仿佛我们能够“沉浸”在艺术家为我们创造的故事中,“身临其境”。 如果说,普通的戏剧能够启发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如今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剧,则增加了更重要的触觉部分。 作为一个1981年就成立了的剧团,他们的创作从不停歇,屡屡获奖。 与此同时,作为“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与旅游部”以及“托斯卡纳地区娱乐与文化特殊项目部门”支持下的“意大利的文化大熊猫”,TPO初次来华就被列为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的官方推荐文化项目之一。 从2002年开始,意大利T.P.O剧团开启了与互动工程师的合作,充分利用“高科技交互技术”,开启了制作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之路。这种新奇的模式一出发就大获成功,和传统的“讲故事”型剧目不同,来赏剧的孩子们会在表演艺术家的引导下,和艺术家以及与一群艺术家级别的工程师们精心研发设计的交互反应装置进行互动。 在这样的互动的同时,会进行类似“启发式”的学习,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来对事物有所认知并且思考。这种方式一出发,在获奖无数的同时,也大获好评。 立里的“老朋友”一定知道,《稚子行·熊猫的家》是我们与T.P.O合作的引以为傲的保留剧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2017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出去”的推荐剧目的殊荣,也是作为中国文化向世界输出的,唯一的一部儿童剧。与此同时,还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9届欧洲FETEN儿童艺术节最佳儿童互动舞剧、澳大利亚DreamBIG艺术节、世界儿童剧场风向标美国新维克多剧场唯一受邀中国文化儿童剧。 这几年熊猫已经走过了15国45城50+剧院80周的世界环游,去过了意大利、法国 、英国、西班牙、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美国……现在又回到了中国。 演出中小朋友们将会看到汉字的演变、季节的更替,还有融入其中的“中国五行”元素。竹林悄长,金石相嬉,玉兔捣药,笛声清扬,锣鼓喧天,编钟鸣响,古筝绕梁…… 台上的两位“舞者”伴随着剧情的发展,会慢慢带领“小观众”们,跟上小熊猫的脚步,走过属于我们中国传统风味的春夏秋冬。一点点地发现、体会、感受……在剧场里,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将由他们自己来发现。 儿童剧名称-稚子行·熊猫的家 演出场地-达美艺术中心 演出时常-约60分钟 剧场黑暗指数-★★★★偏暗 推荐年龄-适合4岁以上的小朋友及家长 2019年11月7日-2019年11月10日 每场50组家庭,不对号入座
查看更多11.6 未来城市的科幻小说与建筑学:在魅力与设计之间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意大利文 中文翻译 意大利科幻小说畅销作家图利奥·阿沃莱多(Tullio Avoledo),以及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策展人之一玛瑙(Manuela Lietti),将探讨科幻小说在重新构想现在城市和设计未来城市中的作用。 图利奥·阿沃莱多 图利奥·阿沃莱多 生于1957年,法律专业毕业,曾任某跨国银行集团的商业律师。2003年凭借《亚特兰蒂斯电话簿》(获“万宝龙-年度作家新人奖”)在文学界首次亮相,小说融合了科幻、神话以及网络经济短暂辉煌时期对银行业及意大利社会的激烈讽刺,跻身畅销书榜首。 他先后通过Sironi,Einaudi和Marsilio出版社出版了众多短篇故事及其它十二部小说,其中包括《白令之海》(Bering’s Sea),《工会的状态》(The State of the Union),《三是神秘的东西》(Three Are the Mysterious Things,获2006格林扎纳文学奖),《瓦伊昂女孩》(Vajont’s Girl),《关于长期背叛的短篇小说集》(Short Stories of Long Betrayals),《十二个冬天的一年》(The Year of the Twelve Winters),《死得其所》(A Good Place to Die,与创立Subsonica乐队的作家、音乐人Davide”Boosta”Dileo合作,获2012萨尔加里最佳冒险小说奖)和《向光发问》(Ask the Light, 2016),讲述了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在情感与职业生涯的废墟中,必须重新发现尘世之旅的意义,在一个悬置于现实与幻想,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世界中的奇遇。 2018年10月,阿沃莱多通过出版商Chiarelettere出版了小说《Furland®》,这是一部以异托邦未来为背景的惊悚小说。在小说中,整个意大利弗留利地区变成了一个历史主题乐园。这部小说广受观众和评论家好评,人们对小说中一些接近预言的细节感到惊讶。 他曾参与”地铁2033宇宙”(Metro 2033 Universe)国际联合出版项目,在意大利通过Multiplayer出版了《天空之根》(The Roots of the Sky)和《儿童十字军》(The Crusade of Children)两部小说。”地铁2033″系列根据的是俄罗斯作家德米特里·格鲁霍夫斯基想象的核后灾难世界。阿沃莱多在该系列的第三部小说《黑暗会议》(Conclave of Darkness)刚刚在俄罗斯发行。 他的一些著作已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波兰语和匈牙利语。 他在《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上撰写科学主题文章,特别是与空间探索和人工智能发展有关的文章。 玛瑙 玛瑙 […]
查看更多11.4 意大利当代艺术日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意大利文 中文翻译 “意大利当代艺术日”由意大利当代艺术博物馆协会(AMACI)于2005年创立,今年为第15届。它是献给当代艺术及其观众的重要年会。每年秋天,隶属AMACI的博物馆及自主加入这一活动的机构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免费入场的活动,使当代艺术日成为了意大利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节日。 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意大利驻外大使馆、领事馆、文化中心加入了最近几届的当代艺术日,通过它们的合作,今年的活动也将是在国际范围推广意大利当代艺术的良机。 借“当代艺术日”之际,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文化中心与中国美术馆合作,向观众介绍“2019中意青年艺术家驻访交流计划”及入选该计划的三位中意艺术家:丁鼎、谭斐、维奥莉特·梅拉德。 驻访交流计划得到中国文旅部、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中心的合作,由中国美术馆与意大利加卢佐视觉艺术中心联合主办。 丁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二级美术师,从事中国花鸟画创作,曾参加和举办多个展览,包括今年五月在中国美术馆的“觅归趣”个展。 意大利驻访计划:研究比较意大利艺术线条和中国画线条。康熙年间,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来华绘画,逾五十载,他将自己深厚的西方绘画背景与中国绘画的独特性质相结合,创作了很多中西融合、线条圆润清朗、别具一格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宫廷绘画和后世花鸟画的审美趣味。驻防期间,丁鼎将走访各大博物馆,与意大利同行切磋交流,在寻找和发现西方线性之美、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和形式的过程中,重新回归其立艺之根中国画。 丁鼎作品 谭斐,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现工作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荣获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曾参加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画作品展等多项全国大展。 意大利驻访计划:中西方绘画中,孩童形象的图像呈现、功能性及构图存在相通之处却也存在迥异。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婴孩题材的绘画屡见不鲜,而西方绘画中,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孩童常以天使形象出现,如“天使报喜”等。孩童是西方艺术家喜爱表现的经典题材之一。谭斐将尝试从中西绘画中的婴童形象出发,通过中国传统绘画媒介融合现当代的生活视角与思想,呈现一种中西方文化交叉融合的叙事空间。 谭斐作品 维奥莉特·梅拉德(Violette Maillard),2011年威尼斯建筑大学视觉艺术硕士毕业生,2015年进修法兰克福艺术学院大师班,师从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主要从事当代雕塑和摄影。她是她参加了在世界重要场馆或实验场所举办的国际展览,并荣获多个奖项及奖学金。 中国驻访计划:以“瑞克蒂光电项目:将一只老虎放在阳光下,将两条鲶鱼放到车上的”为题,梅拉德的方案寻求制造一辆受中国汽车工业及阿尔法·罗密欧公司“瑞克蒂鱼雷”车启发的“中国制造的阿尔法车”。人们经常认为中国是个山寨市场。用可持续能源建造的这辆阿尔法车,通过强调中国在光伏电技术及车身设计领域的精湛技能,来为拷贝提升价值。整个创造过程本身将构成一组作品,而既是雕塑又可驾驶的概念车则象征了意中纽带,它是一个各种观念的载体,连接不同的国家和文化。 维奥莉特·梅拉德 预约座位请长按二维码
查看更多10.31 讲座:在达·芬奇影响之下:达·芬奇与他的画派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意大利文 中文翻译 达·芬奇是意大利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无有异议的天才。他的发明在接下来的好几个世纪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很长时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卡拉瓦乔、丢勒、科雷吉欧、拉斐尔都曾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尝试探寻关于这一人物的诸多秘密。 然而,在十六世纪初,还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存在,那便是达·芬奇画派——直至今天,这一群体的价值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赞赏。这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直接来自大师的杰作,其创作形态和方式至今仍有待进行全方位的阐明:某些成员对大师的名作进行了(非常精彩的)临摹;某些成员则是以大师的草图为基础进行深化创作;还有的甚至曾与大师在同一间画室里共同进行创作。因此,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确证了达·芬奇的诸多发明的伟大创新性。本场讲座从达·芬奇的最著名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出发,延伸至他的合作者和追随者,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达·芬奇画派”这一常常被人忽视却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西蒙内·费拉里 1969年生于意大利米兰,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现代艺术史和欧洲艺术史副教授。 自2006年至今,参与策划了在意大利举办的多个重量级展览,涉及的艺术家包括达·芬奇、丢勒、布拉曼特、提香等。 个人著作《凡·艾克》已被译为多国语言出版。 担任意大利《特雷卡尼新百科全书——当代艺术卷》学术顾问。 世界知名的大型活动提供商Balich Worldwide Shows公司顾问,为2019年米兰家具展中的项目“莱昂纳多之水”担任学术策划。 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支持下,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隆齐基金会和德国慕尼黑中央艺术研究所的奖学金。该项目旨在为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研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机会。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
查看更多10.29 讲座-音乐会:尼科拉·萨尼和詹尼·特罗瓦卢奇:《致命长笛,声音的新维度》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当晚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讲座,尼科拉•萨尼和詹尼•特罗瓦卢希将向公众介绍他们的创作以及所使用的声音传播和电子处理的新技术。 尼科拉·萨尼的长笛音乐是一种迁移的对话,是空气的声音与无意识节奏之间的内在对话,是一场通过不同类型的长笛在时空中创造出的声音的内省之旅。麦克风捕获的声音会伴随着声音反射的时间。 他们不去听乐器的传统声音,而是它们在声音放大的宇宙中的变换声音,这些声音在它们表现出来时进行了加工,经过数字化转换,投射在声音的空间中,在那里,空气声音的粗糙和复杂成分普遍存在。寂静以一种局限性和孤独感、以及紧张、对话、对比和悬浮的元素进入这种剧作艺术中。 演出曲目 《时间轨迹》,长笛和电子乐器 《迁移的对话》,G调长笛 《致命长笛》,低音长笛和电子乐器 尼科拉·萨尼 (费拉拉,1961-3-27),作曲家,艺术指导和文化经理。 学习作曲时师从多梅尼克·圭切洛 (Domenico Guaccero) ,并跟随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 (Karlheinz Stockhausen) 进修,并与Giorgio Nottoli学习电子音乐作曲。与崔斯坦·穆海勒 (Tristan Murail) 、乔治·本杰明 (George Benjamin) 和乔纳森·哈维 (Jonathan Harvey) 共同举办作曲研讨会。他创作了舞台剧和舞蹈剧,越界作品,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并在世界各地演出。众多国际知名指挥家、独奏家和乐团都演绎过他的作品。此外,与电影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大师合作,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马里奥·萨索和楠俊·帕伊克。 在艺术制作和艺术指导活动领域颇有建树,2011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艺术暨文学骑士勋章”。在意大利和海外获得众多奖项和认可,如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颁发的新连接奖 (New Connections Award),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 – 林茨艺术节金尼卡奖 (Golden Nica) ,古根海姆奖 (Premio Guggenheim),“年度最佳(Capitani dell’Anno)”文化奖,“唐杜里基金会”斯卡诺音乐奖 (Premio Scanno) , “朱塞佩·威尔第”终身成就奖,意大利外交部“Erato Farnesina”奖。在他的管理和艺术指导下,博洛尼亚市立剧院获得四项阿比亚提 (Premi Abbiati)奖,以表彰剧院2015年、2017年和2018年演出季的杰出制作。 在意大利、欧洲和美国发表图书、杂文和文章。米兰苏维尼·泽波尼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集。 尼科拉·萨尼现任锡耶纳奇加纳学院艺术总监,帕尔马威尔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但任“威尼斯路易齐·诺诺 (Luigi Nono) 资料馆”基金会董事长,罗马音乐会大学联盟艺术顾问,“马西莫别墅 (Villa Massimo)”德国学院顾问,罗马美国学院意大利分会顾问。“欧洲当代音乐节联合网络”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位于布鲁塞尔,集中组织欧洲主要的新音乐节。 […]
查看更多首届“改写分界线”语言学系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句法制图国际研讨会”
我们很高兴的宣布,10月25日至27日,北京语言大学将举办两场重要的国际语言学研讨会,将迎来世界知名的意大利学者和研究者。 首届“改写分界线”语言学系建设国际研讨会,10月25日 “第三届句法制图国际研讨会” 10 月27日 本次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主办,与会的重要意大利学者和研究者包括:安德烈·莫罗(帕维亚高等大学附属学院)、路易奇·里佐(锡耶纳大学)、亚德里亚纳·贝雷迪(锡耶纳大学)、安娜·玛利亚·迪·舒罗(纽约大学)、克里斯蒂娜·瓜尔迪亚诺(摩德纳和雷焦·艾米莉亚大学)、朱塞佩·萨摩(北京语言大学)、弗朗西斯科·阿莱斯奥·乌尔西尼(中山大学)。
查看更多10.25 京津冀地区意大利语语音语调比赛
第十九届全球意大利语言周 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高度关怀下 作为2019年第十九届世界意大利语周北京站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的支持下,将于2019年10月25日下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京津冀地区意大利语语音语调比赛”。 来自京津冀地区的7所开设有意大利语本科专业的高校派队参赛。参赛者都是意大利语专业本科学生。 根据赛制要求,比赛分为“电影配音”和“戏剧表演”两个环节进行; 1. 电影配音:为意大利影视作品片段进行配音 2. 戏剧表演:表演意大利戏剧片段(或以意大利作为故事背景的戏剧文本) 比赛将进一步促进意大利语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加强京津冀地区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切磋,为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的展现平台。 比赛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大学意大利语言文学院系教学和学术对比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可以说上述七所大学在地理区域和学术课程方面,合力成为意大利语言文学大学教育中坚力量的一部分。 参赛高校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南开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现在,让我们抢先一睹选手们的真容! (排名不分先后) 01 北京外国语大学 参赛队伍:朋友你的大舌音不队 “大舌音不对,其他都白费” 配音作品:我的天才女友 戏剧作品:女店主 02 北京语言大学 参赛队伍:不要你觉得,北语就是队 “L’amore ha vinto, vince, vincerà!” (无尽的热爱,总能击败一切!) 配音作品: 想停就停 戏剧作品: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0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赛队伍:Maschera “带上面具,人人都是戏精!” 配音作品:你还记得我吗? 戏剧作品: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 04 中国传媒大学 参赛队伍:I Pioppetti (意语小白杨) “Venni,vidi,vinsi!” (我来,我见,我征服!) […]
查看更多10.24 讲座:语言和种族
第十九届全球意大利语言周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高度关怀下 意大利文和中文 凭有效身份证件实名预约 今天人们使用的几千种语言中,是否存在相对于其他语言在表达能力上更加错综复杂、更加精致、更加完善的语言?是否存在高明的语言和平庸的语言?发达的语言和原始的语言? 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否造成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不同感知,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历史上,以上理论的确曾经发生并对政治产生了影响。支持世界存在某一种比其他语言更好语言的说法,或说存在一种所谓“纯正”的、“雅利安”的语言,并且把这种妄想理论化,的确上个世纪在欧洲也被用于拥护种族歧视政策以及与之相关发生的残忍罪行和悲剧。 安德烈·莫罗,世界知名的神经语言学家,面对伪科学理论的论点和偏见,并使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神经语言学的最新发现,及其所带来的惊人的结论: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其实只是全人类共同分享的相同深层语言结构的相对表面的变化。也就是说从深层的生物学角度来看我们大家“讲的”就是同一种语言。 安德烈·莫罗教授任教于帕维亚大学高等学校IUSS;研究人类语言结构与大脑的关系。语言学博士,美国Fulbright奖学金生,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对比句法专业,多次作为访问科学家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出版了多部科普书并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包括:《动词的简短历史》(2010),《我说故我在》(2012),《混乱的边际》(2006),《不可能的语言》(2017);在以下杂志上发表多篇科学文章:《自然神经科学》、《自然人类行为》、《认知科学潮流》、《语言学调查》、《国家科学院动向》。欧洲学院(伦敦)和艺术与文学教皇学院(梵蒂冈城)成员。他的小说处女作《皮艾特马拉的秘密》(2018)赢得弗拉维亚诺国际文学奖。 司富珍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联合创始人和系主任。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担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和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句法制图国际协会(澳门)创始人。她的研究专注于理论语言学和生物语言学的关系。她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关于中文句法,发表了以语言学科学方法论和生物语言学为主题的学术文章和专著。最近,她的研究聚焦于在与老化相关的语言失调情况下获取语言和来自理论论点的后果和预测。 朱塞佩·萨摩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同时担任研究员。毕业于锡耶纳大学认知科学专业后,在日内瓦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参与欧洲项目ERC Advanced Grant SynCart的合作。他的博士毕业论文《V2制图的规范研究》(2019)最近被作为专著发表。担任帕多瓦大学推广项目“Webinari – 语言学连接”北京语言大学联系人。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理论语言学与现代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相互作用。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
查看更多10.23 讲座:维尔加《母狼》——从小说到戏剧
第十九届全球意大利语言周 在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高度关怀下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维尔加《母狼》——从小说到戏剧 维尔加笔下的女性总体上可分成两类——“母亲”,或“破坏者”。因此,无论是小说(1880)还是戏剧版的《母狼》(1896)主人公——西西里的“母狼”尼阿·皮娜,都能很容易地归到后一种类型。然而,我的发言则想要说明这个角色是如何突破“破坏者”形象的,尤其在剧作改编版中。 我在新书《维尔加和皮兰德娄笔下的“新”女性——从书本到舞台》(牛津:传奇出版社,2018)中提出,剧作改编的“新”《母狼》所要呈现的,不再是一个“破坏者”形象的女性,而是一个“新”女性,其源头能够从《玩偶之家》(1879)中找到。易卜生笔下的娜拉不愿在一个父权社会中被当作无声的玩偶对待,同样地,尼阿·皮娜也为了在父权和天主教的西西里生存而斗争。实际上,维尔加的同乡卡普安纳翻译了易卜生的作品,并于1891年由杜塞主演。维尔加很清楚娜拉在意大利大受欢迎,于是5年后,他将自己笔下最具反叛精神的女英雄之一搬上了舞台。在我看来,易卜生的戏剧在意大利引起震动仅数年后,维尔加有意将一个非传统的角色改编搬上舞台,很可能是想要给观众呈现一个“西西里”版女英雄娜拉。 主讲人:恩莎·德·弗兰奇希 恩莎·德·弗兰奇希(Enza De Francisci),格拉斯哥大学讲师,格拉斯哥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研究生院翻译学课程负责人。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并在该校与“莱弗尔梅研究网络”合作,开展“重新想象意大利民族性”研究。发表论文涉及戏剧翻译、表演、方言文学等领域,文章见诸于《意大利研究》、《意大利语言和文学研究》、《现代语言评论》以及《皮兰德娄研究》等多个专业期刊,并担任《皮兰德娄研究》杂志戏剧评论部分编辑。新近出版专著《维尔加和皮兰德娄笔下的“新”女性——从书本到舞台》(牛津:传奇出版社,2018),与克里斯·斯塔玛特科斯(Chris Stamatakis)合著《莎士比亚、意大利与跨国交流——近代早期至现代》(伦敦/纽约:劳特里奇出版社,2017)。近期,她以会员身份工作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并担任英国国家剧院新版皮兰德娄剧作《利奥拉》语言顾问。该剧由理查德·埃尔(Richard Eyre)导演,坦亚·荣德(Tanya Ronder)饰演主角。
查看更多国家大剧院制作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游吟诗人》。《游吟诗人》将于10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游吟诗人》名列世界十大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榜中,是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之一,剧中众多动听咏叹调成为经典曲目。该剧是国家大剧院继《茶花女》《弄臣》《假面舞会》《奥赛罗》《纳布科》之后推出的第六部威尔第歌剧经典。该剧戏剧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关系丰富浓烈,讲述了复仇、爱情、命运等人类历史上永不退色的主题。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与宿命感。 15世纪初,欧洲各国风云变幻,西班牙内战期间,封建领主残酷迫害吉普赛人,老卢纳伯爵将一个吉普赛老妇人当成女巫烧死。吉普赛妇人的女儿阿苏茜娜将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盗走,准备将其烧死为母报仇,但在慌乱之中却错把自己的亲儿子投入火中。多年后,老伯爵长子继承爵位成为卢纳伯爵,他热恋着贵族女官莱奥诺拉,但莱奥诺拉却深深爱着游吟诗人曼里科,殊不知曼里科正是当年阿苏茜娜偷走并养大的伯爵幼子。卢纳伯爵与曼里科为情决斗,曼里科获胜却负伤,被阿苏茜娜救回。正当曼里科和莱奥诺拉准备举行婚礼时,卢纳伯爵抓走了阿苏茜娜,并声称要烧死她。曼里科为救母被捕,莱奥诺拉以献身给伯爵为代价,获准释放曼里科。为保清白,她服下毒药死在曼里科怀中。卢纳伯爵盛怒,下令处死曼里科,目睹行刑结束的阿苏茜娜告诉卢纳伯爵,被处死的曼里科正是他的亲弟弟,她终于为母亲报了仇。 指挥:里科·萨卡尼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乌戈·德·安纳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多媒体设计:塞尔乔·梅塔里合唱指挥:阿提里奥·托马泽洛 主演曼里科(男高音):卡尔洛·文特雷 / 朱塞佩·季帕里莱奥诺拉(女高音):玛利亚·阿格雷斯塔 / 孙秀苇卢纳伯爵(男中音):马尔科·卡里亚 / 阿尔弗莱德·达萨阿苏茜娜(女中音):玛丽安·高聂蒂 / 牛莎莎费南多(男低音):乔尔乔·朱赛佩尼 / 关致京伊奈丝(女高音):王璟路易斯(男高音):扣京吉普赛老人(男低音):张洋信使(男高音):曹瑞东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订票电话:+86 10 6655 0000 订票时间:9:30-18:00 (CST) 周一至周五 取票时间:9:30 – 19:30;9:30 – 18:0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