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往期活动

输入您的搜索参数
Reset
已结束 Wed Nov 20 2019Wed Nov 20 2019
11.20 《孔子经典的拉丁文首译》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 活动语言:中文 1592年罗明坚(也许与利玛窦一起)对孔子的“论语”“中庸”“大学”进行了拉丁语翻译,然而他的手稿一直在一家意大利罗马的图书馆内收藏着,从未被翻译过。 这本书提供拉丁原文内容,意大利语翻译及历史背景。 这项工作对中意在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麦克雷(FERRERO, Michele) 意大利汉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拉丁语言文化中心(Latinitas Sinica)主任。先后在台北,上海,耶路撒冷(以色列),北京等地从事古典语言文化和汉学教学活动。研究领域:传教士研究、汉学史、中西比较文化等。主要著作:《拉丁语基础教程》 (Lingua Latina ad Sinenses Discipulos Accomodata); 《汉学中的精神》(Sinologia Spirituale)、《利玛窦〈天主实义〉中的德性教化》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in Matteo Ricci’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ord of Heaven);、《孔子经典的拉丁文首译》(Il Primo Confucio Latino)等。 张西平 中国最著名的汉学起源学专家学者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创始人 诸多西方汉学书籍和文章的作者 文铮 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言及文化教授二十多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学及研究系主任。 罗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专门从事儒家经典的拉丁语翻译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ue Nov 19 2019Tue Nov 19 2019
11.19 歌剧系列讲座: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预约入场/意大利文,中文 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堪称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该剧脚本由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三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一脉相承。《费加罗的婚礼》以幽默谐谑的笔调对当时贵族制度下一些荒谬的社会习俗和现象进行了有力讽刺,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处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平民百姓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整体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虽然是反对封建的严肃主题,却具有强烈且极富张力的喜剧效果。 《费加罗的婚礼》将于2019年11月24日至11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朱塞佩·库恰,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在来到中国之前,库恰曾在意大利和其它国家的著名歌剧院或歌剧节担任艺术指导(如:卡塔尼亚贝里尼歌剧院、塞维利亚La Maestranza歌剧院、帕勒莫马西莫剧院、卡利亚里歌剧院,托雷多“ElGreco”歌剧节等)。自2011年3月起,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

查看更多
已结束 Mon Nov 18 2019Mon Nov 18 2019
11.18 纪录片《意大利群岛》中国首映,导演著名建筑师Mario Cucinella见面会

实名预约入场 中文字幕 一个广阔的中间地带,就像一个延伸到地中海的码头。在那里,南北之间的地域划分并不明显,而是由一系列中小城市、乡村像散落的小岛一样,共同构成了意大利群岛,彷佛一个码头伸进地中海。这样的区域占意大利全国的60%,它们既不是大城市也不是郊区。 © STUDIONICAMA 《意大利群岛》是一部讲述Mario Cucinella穿越意大利乡村之旅的电影,以重新发现根植于该国的千年历史,有形和无形物质知识的根源,即它的真实DNA。在那些地方,艺术,手工艺和知识已经诞生,建筑,广场,文化遗产以及后来的制造业和工业赋予了城市生命。如今,这些地区与大型城市中心的连接逐渐弱化,人口减少,日益荒凉。这段旅程是一种连续性,一个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对话:冲破历史的金色牢笼,展示当代建筑的综合性。 © STUDIONICAMA Cucinella从威尼斯出发,穿越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脉和岛屿。一路上他遇到了住在那儿的人们。仍然在阿尔塔·穆吉亚(Alta Murgia)进行季节性牲畜迁移的牧羊人,画家通过描绘奥尔戈索洛(Orgosolo)房屋的壁画来讲述故事:新奥尔贝索洛(Gigobellina nuova)市民,诞生于Belice地震废墟的城市,拥有丰富珍贵的艺术品,但不完整且已被遗弃。然后是卡马尔多雷斯(Camaldolese)的男修士,千年来一直守护着卡森蒂内西(Casentinesi)森林。名为逃离大都市的孤独之鹰的项目,得益于Castel Bianco Colletta 远程通讯村的卓有远见,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远离城市进行工作和生活。 © STUDIONICAMA 从这些遭遇中产生了以下的问题:地震后正确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如何重建?我们可以开发多少林地?将来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我们在哪里生活得更好,更长寿?又是为什么呢? “放弃”与“治疗”、“可持续性”,这些是主题。 可持续性被理解为支持,帮助,作为一种公民义务。从音乐中借用其含义,其中可持续性表示的是音符的持续时间。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由音符构成,那么建筑可以帮助它延续下去吗?建筑师能否重新扮演“区域医师”的角色,帮助人们保护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复兴他们并注入新的活力? 2018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主题纪录片,一场穿越人文,自然,建筑的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之旅。 制片 SOMEONE srl, production company from Milan with Rai Cinema 导演: Marcello Pastonesi and Carlo Furgeri Gilbert 编剧: Mario Cucinella 时长: 60’ 彩色 语言: 意大利文 Mario Cucinella 全球可持续设计领袖、著名意大利建筑师 AIA 美国建筑师协会 荣誉院士 RIBA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 金质奖章获得者 […]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un Nov 17 2019Fri Dec 06 2019
展览预告 | 碎片:意大利当代艺术家契高拉尼个展即将开幕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意大利当代艺术家契高拉尼个展《碎片》。该展览将于11月17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展。 艺术家契高拉尼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用多元化的综合艺术形式——音乐、数字存储、中国书法、装置、图像——来创作作品和表达自己的观念,这些作品的图像大多是用深沉的黑色及炫目的光线组织构成。 契高拉尼的艺术探索将这些不同的形式混合在一起,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他的摄影作品跳出二维空间的限制而成为真正空间里的实体。 在其视频作品中,他选择使用蝉翼纱、绢纱、棉布、布网等多种不同布料的纹理材质来呈现,再使其和灰泥、宣纸等材料的肌理相混合。艺术家尝试运用裁剪师、木匠、纺织工等手工匠人的各种手工技术,编织、构建出了整个世界中的种种叙事情节。 冥想、倾听与行为同步,因此,我们能够在省视自身的同时自我消亡;白与黑交织却又相离。 这种抽象的丰富视觉,由精致的,取之不尽的黑色色基组成。艺术家契高拉尼为观者提供了进入到抽象的时间结构中思考的机会。大型纱布材料充满活力,光线在微妙的肌理上跳跃,闪现虚构、绵密的阴影、明艳燃烧的细节。这就是艺术家所述说的记忆。在这个记忆中,他用手将其进行:变形、倒置、网状化、覆盖、曝光等等。笔刷滑动间,单词和文字被轻轻地组合又分解,赋予字符以梦幻般的形象,如同是梦幻语句的碎片一样。这些字符逐渐褪色,而织物却变得越来越缜密,越来越多褶皱,光线开始在未知的形状下,从天体、遥远的行星以及其它神秘的地方发散。在眼花缭乱的白色背景下,乳白色的形体交织成为了黑洞,这就是空间的概念。 事实上,就像封塔纳的切割一样,他们都提出了一个需要跨越的门槛,一个需要克服的界限,最终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无限地消失自我,甚至连记忆、碎片化的纱布,这个不稳定的、非常脆弱的生命编织体也将无法发挥任何作用。 《碎片》展览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是对叙事概念的反映。碎片、原始细胞将我们带入永恒的世界。动作不再存在终结,《碎片》展览将我们投射到纯粹的剖面中,即无限时间的维度,而动作始终已经发生并且将一直发生。 艺术家 契高拉尼 1964年6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现工作生活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兼作曲家、导演和影像艺术家多重身份。契高拉尼以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创作。基于其研究的路径,他的作品将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知识结合起来。从他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出,一名手工艺人是如何转变成为兼具作曲家、 音乐家、摄影导演以及数字技术实验者的多重身份者。通过这些多重身份,契高拉尼找到了多媒体艺术作品的综合呈现方式。2012年,他成为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活动部的特选艺术家之一, 参与现代艺术意大利日的活动。 策展人 玛丽娜 玛丽娜,现任博洛尼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2年至2018年担任博洛尼亚大学理事会理事。自2005年始,成立并负责中国和博洛尼亚大学学术与文化交流工作组。2009年出任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策划并举办了多项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展览。2004年至2006年,出任由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联合成立的"马可波罗诞生750年周年纪念委员会"委员。2006年至2010年,出任意大利外交部意-中政府委员会委员。2014年至2016年,出任意大利外交部与中国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2017年,出任博洛尼亚储蓄银行基金会董事会及基金会下属的文化机构 “城市美术馆与博物馆协会” (Genus Bononiae)协会委员,推动并举办了博洛尼亚市的多项重要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 部分参展作品 ▲ FR16.19.1 2VOLI 碎片16.19.1 两次飞行 宣纸上的蒙太奇照片,80X80 cm,2018 ▲ FR16.9 碎片16.9 视频_VIDEO 0:24 (LOOP_循环) HD,1920X1080,2018 ▲ FR12.1 UP TO FR12.9 碎片 12.1 至碎片 12.9 放置在 9 个设备上,视频_VIDEO 0:45 (LOOP_循环) HD,1920X1080 2018 ▲ FR16.15 2VELE 碎片16.15 两只帆 […]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un Nov 17 2019Sun Nov 17 2019
11.17 “婴儿喂养的新领域:米其林星级厨师 Luigi Nastri的观点和比较方法论”

亲爱的会员们和朋友们, 中国意大利商会(CCIC)与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及北京意大利使馆学校合作举办研讨会: “婴儿喂养的新领域:米其林星级厨师 Luigi Nastri的观点和比较方法论” 研讨会将以健康饮食为主题,并介绍营养做法,以简化父母对孩子的食物和进餐的方式。 在此之际,中国意大利商会很高兴邀请米其林星级厨师路易吉·纳斯特里(Luigi Nastri)担任嘉宾,他将介绍玛格丽特披萨的制作方法。在这方面,他与儿科医生及儿科营养学家合作,出版了《让我们学会吃饭》一书,该书收集了一周的食谱,其中包括每天烹饪的食材和简单的备菜工作。带有花瓣的玛格丽特披萨代表一种简单的方案,有助于确保适合全家人日常生活正确饮食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这也是将北京大使馆意大利平等学校提出的雷焦艾米利亚方法纳入讨论范围的绝佳机会,以便就两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潜力交换意见。 此外,由来自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食品管理专业的副教授,成黎博士,与大家分享该主题的专业知识。 结尾部分,厨师路易吉·纳斯特里(Luigi Nastri)将与北京大使馆意大利平等学校的大厨Roberta Bari合作,对示例食谱进行烹饪示范演示。 日期:星期日2019年11月17日 地点: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三里屯,东二街2号,北京 议程: 16:00-16:30: 注册 16:30-17:15: 小组讨论与问答 – Roberta Bari, 北京大使馆意大利平等学校的大厨 – Cheng Li,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食品管理专业的副教授,成黎博士 – Luigi Nastri,意大利米其林厨师 小组讨论主持人: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特派卫生专员朱茜康多雷利博士。 17:15-18:15: 厨师Nastri Luigi在厨师Roberta Bari的协助下开展研讨会 备注:意大利和中国活动的语言 活动对会员和非会员开放,活动免费 要参加活动,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查看更多
已结束 Sat Nov 16 2019Sun Feb 16 2020
11.16 展览 老安初识中国

老安在中国的最初岁月1981-1984 奥利沃·巴尔比埃利(Olivo Barbieri) 老安(1959年生于米兰)最早将镜头对准中国是1981年。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算是相当精通国际摄影了。 大概是1978年,我俩开我的车,与Luigi Ghirri(柳基·西里,1943-1992)结伴前往法国南部的阿尔勒。1980年,阿姆斯特丹邀请Luigi用宝丽来50×60拍摄作品,我、老安、Luigi的姐姐一同陪他前往。 驱车旅行时,我们侃侃而谈,抽了一堆烟。 什么都谈,未来,艺术,当然谈的最多的是摄影。 有一次,老安跟Luigi提到打算学中文。 一段时间后,Luigi和我谈起他的选择,我认为很了不起。抱着些许善意的怀疑,Luigi问我,为什么中国?德国文化中尚有很多可学的东西!Luigi非常热爱北欧。 老安参加了那段时间LuigiGhirri酝酿策划的展览《意大利之行》(Viaggioin Italia, 1982)。他是最年轻的作者。 《意大利之行》如今被视为欧洲摄影的开拓性项目,因此老安起步早,起步好。但我俩因不同原因均未出席开幕式。也许当时我们没把自己太当回事。 紧接着便是他从中国回来后给我看的这些黑白摄影。我非常喜欢。他都是单干,洗片、选片、冲印,他非常能干。 这些照片是我1989年决定去中国摄影的导火索,几乎每次都是与老安同行,每年都去,常常一年数次。 当时,对于一个在波河平原长大的年轻人来说,置身中国就好像被抛入了另一个世界,陌生的世界。那些年中关于中国的生活,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这些照片极其珍贵,它们干净,有内涵。既不首肯,又不否认,而是设身处地。老安在其中认识自己和那些场所。他对诸事万物都兴趣十足。 室内场景、河流、人,他受平常景观的吸引,如一男一女在公园中对着日光审视一卷35毫米的底片。 不论寺庙博物馆中的古代遗物,还是刚刚冒芽的电视机及家用电器广告,他一视同仁。 他总是以同样专注的目光观察周遭事物,图像不受风格的窒息。 这些照片极其重要。 对于从事摄影的人来说,这是一门有风险的艺术,因为除了表现的事物,摄影还揭示了摄影者的人品。 老安(安德烈·卡瓦祖蒂),意大利图片视频摄影家,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达两年,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70年代涉足摄影,是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柳基·西里(Luigi Ghirri)酝酿策划、如今被视为欧洲摄影开拓性项目的《意大利之行》(Viaggio in Italia, 1982)展览中最年轻的参展者。90年代后,他投身视频影像,创作甚多,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他创作或参与拍摄的电视专题及电影在RAI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和Sky TV电视台、法国艺术台ARTE’、SRF瑞士电视台及ABC澳大利亚电视台播映,或进入影院及权威文化场馆,如广东美术馆、海南省博物馆、罗马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此外,他还为林兆华、李六乙等著名戏剧导演创作了多媒体影像作品。 租书摊 四川万县 1982 小卖部 福建泉州 1984 矛牌剪刀 南京 1981 双镜头 江苏扬州 1981 公园 成都 1982

查看更多
已结束 Fri Nov 15 2019Fri Nov 15 2019
11.15 电影放映《为健康干杯》

在第四届全球意大利美食周之际,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和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将放映布鲁内拉·菲利的电影《为健康干杯》,该电影获得了评论家和观众的认可以及多项奖项。 《为健康干杯》 2019/11/15 19:00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 实名预约入场 中文字幕 《为健康干杯》“Alla Salute” 2018, 75′ 导演:布鲁内拉·菲利 制片:Sky tv,阿普利亚电影公司和普利亚大区 一场寻找幸福的旅程,讲述美食、友谊和生命之爱。 即使身患重病也能幸福吗?电影《为健康干杯》试图寻找答案,根据“尼克”的真实故事改编,他的本名是尼科拉·迪菲诺,美食艺术家和哲学家,他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后,向他的导演朋友求助,在化疗期间请人拍摄影片,自己也进行了拍摄。尼克在咨询医生后,决定不放弃令他感到幸福的事:工作、朋友,尤其是美食,用对生活的热爱对抗疾病的痛苦。 影片用略带嘲讽却不悲情的语言讲述了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在这里,开放和团结成为治疗的一部分,提醒我们美食是最好的治愈,而意大利正是美食的代言人。 影片多次获奖,在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进入官方竞赛,在“意大利制造”单元获得最佳影片。在奥尔维托人权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 预约座位请长按二维码

查看更多
已结束 Wed Nov 13 2019Wed Nov 13 2019
11.13 研讨会“别再浪费粮食

亲爱的会员们和朋友们, 中国意大利商会(CICC)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共同组织,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开展的研讨会: 厨余垃圾:全球的新挑战始于我们的习惯,解决生态危机和社会食物浪费的实用建议 #别再浪费粮食 该活动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合作推动进行。 在第四届全球意大利美食周之际,该研讨会旨在提高人们对全球食物浪费问题的认识,并就如何减少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分享简单的日常建议。 研讨会首先将由来自中国和意大利专家进行小组讨论,随后由米其林星级厨师Luigi Nastri与北京著名厨师顾玉亮合作进行示范。厨师Nastri将分享他在解决浪费问题上的个人经验,并将指导公众备菜零浪费的意大利调味饭。 地址: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三里屯,东二街2号,北京 Agenda / 议程: 16: 30 – 17: 00 注册 17: 00 – 18: 00 小组讨论 – 罗红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董乐,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担任减贫与创新官员 – Luigi Nastri, 意大利米其林厨师 – 顾玉亮, 中国烹饪大师 18: 00 – 18: 45 厨师Luigi Nastri演示推荐餐食的备菜 备注:意大利和中国研讨会的语言 活动对会员和非会员开放,活动免费 发言者: 罗红波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欧洲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主攻欧洲/意大利产业经济研究,发表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题的论文和著作。她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授予骑士荣誉勋章和仁惠之星勋章,还被意大利共和国外交部授予文化奖。 董乐,2018年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担任减贫与创新官员。具体负责粮农组织在中国的减贫项目,减贫领域的南南合作,农业和粮食领域的创新项目等。曾就职于欧盟驻华代表团、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领跑世界革新全球项目(北京)和非洲区域办公室(内罗毕),工作关注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日本京都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转型的融资模式等。 路易吉·纳斯特里(Luigi Nastri),在他的母亲Elvira和父亲Nicola的烹饪学校接受培训,在“他的”阿马尔菲沿海地区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多次海外经历,其中最后一次是2014年在巴黎的“报纸”餐厅。2016年,他返回意大利,并就职于罗马的“邮局”餐厅,在那里获得米其林一星,并于2017年再次获得该殊荣。 顾玉良是北京名厨。他潜心研究烹饪技艺近20载,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他还赢得了许多其他奖项,包括“绿色厨艺大使”。厨师顾玉良写过健康烹饪方面的书籍,经常作为嘉宾参加CCTV的电视节目。 要参加活动,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Nov 07 2019Thu Nov 07 2019
11.7“天堂与悲怆”李飚、马西莫·梅塞里与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天堂与悲怆”音乐会。该音乐会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演出曲目: 马西莫·梅赛里 马西莫·梅赛里:长笛演奏家 马西莫·梅赛里自幼就表现出艺术天赋,以最高分数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先后跟随长笛演奏家迈克桑斯·拉吕和安德烈·乔奈学习,19岁时成为威尼斯凤凰歌剧院的长笛首席,并获得弗朗塞斯科·奇莱亚奖,以及奇奥纳特国际音乐比赛和斯特雷萨国际音乐比赛奖项等。马西莫常年在世界各知名音乐厅和音乐节进行各类演出,包括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慕尼黑海格力斯大厅和盖斯泰格音乐厅、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剧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等。他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尤里·巴什梅特、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菲利普·格拉斯、迈克尔·尼曼等,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莫斯科独奏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斯卡拉剧院独奏乐团、布拉格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马西莫是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音乐节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从2001年起,他成为欧洲音乐节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2011年4月,被选为欧洲音乐节联盟副主席。 马西莫还担任过以下国际大赛的评委:日内瓦国际大赛、巴黎让·皮埃尔·郎帕尔国际长笛大赛、纽约艺术家协会大赛(美国)、南本德菲施霍夫室内乐比赛(美国)、北京长笛大赛(中国)。同时,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他还在世界各地开办过大师班:奥斯陆音乐学院(挪威)、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学院(芬兰)、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美国)、阿克隆大学(美国)等。由于马西莫在音乐推广活动方面的积极贡献,他两次获得由欧洲文化委员贾恩·菲格尔所颁发的奖项,同时也获得来自法国文化副部长的奖励(分别于布拉格大学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李飚 李飚:指挥 李飚是世界古典音乐界少有的能够同时成功胜任指挥家和演奏家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世界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李飚在2011年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他的指挥事业在过去的几年里迅速发展。同音乐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和劳伦斯·福斯特学习的过程给予了他极大地启发和支持。 李飚无论作为独奏家还是指挥家曾在诸多世界著名音乐节中演出,并同世界上许多乐团成功合作,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维罗纳歌剧院、捷克爱乐乐团、里昂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乐团、法国蒙佩列尔歌剧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等等。 除在担任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外,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大剧院2018年驻院艺术家,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打击乐节艺术总监,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德国勃兰登堡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意大利帕尔马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 “李飚的音乐如潮涌般向你扑来,音乐厅每个角落都在被他感动。” ——意大利《共和报》 北京交响乐团 享有中国“首都明珠乐团”美誉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乐团在成立和发展的历程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以及全体音乐家对音乐无比执着的热情和真诚奉献,实现了乐团艺术水准的持续性稳步提升,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订票电话:+86 10 6655 0000 订票时间:9:30-18:00 (CST) 周一至周五 取票时间:9:30 – 19:30;9:30 – 18:00 更多购票信息: http://ticket.chncpa.org/product-1064392.html

查看更多
已结束 Thu Nov 07 2019Thu Nov 07 2019
讲座-戏剧工作坊:栩栩如生 – 面具和当代艺术戏剧

凭有效证件实名预约入场 意大利文 中文翻译 活动流程 朱拉雷小剧团介绍 朗诵《墨涅拉俄斯》片段,现场配乐 对当代戏剧中面具和诗歌应用的思考 意大利戏剧中面具的来源:艺术喜剧-范例和演示 朱雷拉小剧团戏剧演出片段放映 朱雷拉小剧团创作戏剧表演,装置,作坊,展览,及特殊的戏剧和艺术项目。 由演员和导演Giulia Dall’Ongaro和Enrico Deotti于1995年创立,剧团的艺术研究是通过对戏剧性进行研究,尝试舞台技巧并发展出使他在意大利及全球34个国家实现戏剧作品,装置,作坊的原创诗学。 剧团的作品具有跨学科的态度,并且特别关注直观的体系,以获得异化的或与自然秩序不吻合的效果,或通过象征内涵达到事物的表面,尝试反映现实而不复制现实,在舞台上比人类更人性化。 2009年,剧团制作了COCO,这是Bernard-MarieKoltès(伯纳德·玛丽·科特斯)专为Coco Chanel (可可·香奈儿) 创作但未完成和未出版的第一部意大利作品。在 2011年,他继续制作该主题,创建了最初的COCO。“最后的梦想”。 2016年,在威廉·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之际,剧团与维罗纳大学合作,并在意大利首次制作了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第四》章为基础的舞台装置。该作品于1597年在伦敦出版。 墨涅拉俄斯是世上最富裕的人,他拥有世上最美的女人,同时也是斯巴达的国王和特洛伊战争的胜利者。他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就是快乐。面对外表如此完美的人生他却察觉到了瑕疵;尽管如此他无能改变现状。 由于生在一个欲望无止尽且永远都不能被满足的社会,男主人公和自己永远无法实现的追求较劲。生命所赐于他的一切无法使他得到满足,他更希望得到他没有的。 他渴望像英雄一样地死去,但这不是他的命运;他渴望像常人那样快乐得活着,但同时又不甘心成为常人。一个以当代风格重制的ATRIDI之家系列神话,它也是一个对当代性“悲剧”的反思,墨涅拉俄斯在2016年的第一届池座将获得了特殊提名。 导演手记 从脑海里诞生了一个想法,这一刻悲剧也开始了。一切都是道理的错。 墨涅拉俄斯和他的追求的较劲已经达到让他无法识别想法和行动,无法去生活和去爱的地步。 在无礼众神严肃的目光下墨涅拉俄斯在书和雕像之间,在记忆的痕迹之中,去寻找他生命的意义但未能找到。 他没能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他即不是一个英雄也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因此他创造了自己的事迹并撰写它,他尝试着打造另一个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尽管如此这个幻象也依旧被生活所困。 一个现实和虚幻世界的“短路”,一个把极其搞笑的话语沉重化的双层游戏,其中浮出的神话将迎击爱情,梦想,良知,死亡。 尽管墨涅拉俄斯过着富裕的生活但他无法享受生活。他不死不活的过着日子并无谓地尝试为他的苦恼寻找一个解决方法。 一个由杂乱的欲望所致的僵局,一个和理想化的自己对比的人:一个当代的悲剧。 预约座位请扫描二维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