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意大利剧院。圣卡罗剧院和马西莫剧院。
4月30日18:30将在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举办的是“古老的意大利剧院”系列讲座的第三场,讲座由国家大剧院歌剧艺术顾问朱塞佩·库恰先生主讲。本期将讲述圣卡罗剧院和马西莫剧院的历史和轶事,精彩首演,文化背景,合作的作曲家以及她们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重要性。 1737年,那不勒斯歌剧厅伫立在公爵广场旁。那不勒斯学派大师多梅尼克·奇马罗萨和乔瓦尼·帕伊谢洛,受托“管理圣卡罗乐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1815年10月4日,23岁的作曲家乔阿奇诺·罗西尼与圣卡罗剧院签约,创作他的首部歌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而作曲家加埃塔诺·多尼采蒂为圣卡罗创作了17部歌剧;包括《玛丽亚·斯图亚达》、《罗伯特·德威瑞》,不朽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于1835年9月26日在圣卡罗剧院首演。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先后在圣卡罗登台,如尼可洛·帕格尼尼于1819年在这里举办了两场音乐会。这是那不勒斯最重要的舞台,文琴佐·贝利尼也钟情于她,1826年他的作品《比安卡和费尔南多》在此首演,这部作品也正是专门为圣卡罗创作。朱塞佩·威尔第的《埃尔纳尼》更是成为1846年的重头戏。之后的《假面舞会》受到观众的极大赞誉(1861 – 1862),1872年上演的《阿依达》也大获成功。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普契尼的歌剧、马斯卡尼、莱奥卡瓦罗和乔尔达诺的音乐在圣卡罗的演出均大受欢迎。 巴勒莫马西莫剧院由建筑师乔瓦尼·巴蒂斯塔·菲利普·巴斯勒设计,1897年5月16日开幕,开幕演出是朱塞佩·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当时剧院面积为7730平方米,是欧洲第三大剧院,仅次于巴黎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剧院圆顶直径达28.73米,具有科林斯式风格。剧院开放的前十年主要用于出租给私人公司,直到1935年,一项法令的颁布将其变为独立剧院机构,第二年正式被命名为巴勒莫马西莫剧院独立机构。十九世纪最知名的乐队指挥之一安东尼奥·帕尔米提艾里在1897和1898年演出季担任多部歌剧的乐团指挥,如威尔第的《阿依达》和《茶花女》、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贝利尼的《诺尔玛》。 1974年剧院关闭装修,直到1997年5月12日才再度开放,开幕演出是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由弗朗科·马尼诺和克劳迪奥·阿巴多分别指挥上下半场。
查看更多相约北京开幕式音乐会:意大利经典歌剧音乐会
4月27日,相约北京艺术节开幕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合作方是锡耶纳奇加纳音乐学院。该场音乐会由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安德里亚·莫利诺与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与多位意中知名歌唱家联袂登台表演,如:安娜·罗伯塔索伯,萨拉·德·弗拉维斯,帕斯奎尔·希尔科利,迭戈·萨维尼,达涅拉·皮尼,王传越和周晓琳。 演出曲目以意大利歌剧为主,特别纪念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逝世一百周年,同时包括中国传统音乐。 演出曲目 Programma 上半场指挥:安德里亚·莫利诺 Prima parte: Direttored’orchestra Andrea Molino 1. 序曲 Sinfonia 选自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G. Rossini 2. 造谣诽谤 La Calunnia 选自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G. Rossini 演唱:(男中音)迭戈•萨维尼 (Diego Savini) 3. 老家伙在找老婆 Il vecchiotto cerca moglie 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 – G. Rossini 演唱:(女高音)萨拉•德•弗拉维斯 (Sara De Flaviis) 4. 温存的双眼 Quel […]
查看更多意大利的城堡与堡垒:文物古迹修复的原则、规划与技术
主讲人:马乌里奇奥·德·维塔 意大利古迹修复的文化传统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在全世界堪称翘楚。近两个世纪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思考和讨论,业已形成了古迹修复的各项原则和标准,并且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世界通行的学校教学和学术研讨的重要参照,也是以科技手段实施文物修复、古建诊治和活态保护的基本指南。 《意大利文物古迹修复宪章》和各种出版物的编纂,以及为修复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建筑而制定的规划与现场指导,都可以参照这些明确而成熟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修复理论的更新和古迹修复的规划及确定介入范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极具参考价值。 修复的各项原则:比如“最小化介入”,“理化特性及功能性的兼容”,“文物古迹的原貌”,“介入的可逆性”,“添加物的可识别性”,“古迹与新式建筑对话中的现代语言”等,这些都是近几十年的研究总结出的成熟原则,也是水准极高的理论思考。 参照这些原则,本次讲座将通过介绍由德·维塔教授(佛罗伦萨德·维塔&舒尔茨建筑工作室)设计和主持的几项古迹修复案例,向大家展示在对古建中的石材进行专业修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几个步骤,以及为了实现给托斯卡纳地区重要古建的内部新增一些功能(文化功能、展览功能、教学功能等)而采取的介入手段。 位于斯坎迪奇(佛罗伦萨附近)的阿奇奥罗城堡,以及位于阿莱佐的一座文艺复兴晚期的堡垒,就是德·维塔&舒尔茨建筑工作室修复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案例,也是典型的按照意大利古迹修复原则来进行的案例。两座城堡都被荒废了数十年,但是在不久前竣工的各项修复之后,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极具价值的文化空间,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召开学术会议、组织各种培训活动,至今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意大利人和世界各国人民,在这里充分利用宝贵而非凡的意大利建筑文化遗产,来了解跨越几个世纪的历史。 马乌里奇奥·德·维塔 佛罗伦萨大学建筑系文物修复专业教授,建筑与景观遗产研究院主任。 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文物修复专业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曾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雪城大学(纽约)、卡梅里诺大学和威尼斯建筑大学等高校的建筑系任教,还曾受邀担任下列高校得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苏黎世理工大学、洛桑建筑学院、阿塞拜疆建筑大学、布加勒斯特建筑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 出版了上百部有关文物修复和建筑评论方面的专著。 他还受邀为公共和私人机构主持并指导了多项历史艺术遗迹、文化遗产、历史公园和花园、遗迹位于历史街区内的城市空间等数个修复项目。
查看更多讲座 – 数字时代的网络暴力现象:机会、风险和在教育上的挑战
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 文化阿哥拉系列讲座 教育学咖啡馆 推出 讲座 – 数字时代的网络暴力现象:机会、风险和在教育上的挑战 主讲人:维拉·库佐克雷阿 法律心理学专家,心理治疗专家,Psicolus(罗马法律心理学院)副校长兼联合创始人 合作:北京意大利使馆学校 互联网是一个拥有诸多优势的工具,它令人着迷易于掌握而且很实用。但是对于越来越多使用互联网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互联网也会包含一些有可能不利于他们成长和教育的内容。 最近这几年青少年的一些危险行为呈指数级增长,比如凌弱现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长时间被人研究、而且被看成是公共健康问题的现象,因为它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心理问题。而网络上的凌弱问题,虽然被青少年看成是最危险的社会现象,但却常常被人忽视,很多情况下,受害者或因为害怕、羞耻、或者觉得没人会帮助他们而保持沉默。统计数据表明,受害者仅在少数的情况下会得到旁观者的帮助,但这既不利于问题被揭露,也从情感上不利于受害者。最常见也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网络凌弱(暴力)现象有:接收低俗、恶意的信息以及被孤立。 其中所涉及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凌弱现象(不论线上或线下)也是一种群体现象。 凌弱现象自身的特点可能从心理上以及行为上放大其影响:很多情况下它会涉及到所有参与方的成长:受害方、施暴者、(施暴-受害者)还有旁观者。 在学术上对凌弱的原因以及降低风险的干预措施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这些干预措施涉及到个体、人际关系、文化和社会层面。为了从教育和法规层面上预防和阻止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 而最有效应对策略的指导原则是,一方面要对成年人进行更好的培训,增加他们的知识,其中包括识别这种现象的工具,以及进行有效干预的工具;另一方面要让年轻人对网络风险提高警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升其责任感的机会,而从更全面的角度而言,需要推广提升个人和集体生活质量的政策。
查看更多音乐会: “执着”三重奏
意大利爵士音乐家协会(MIDJ)去年推出AIR项目(驻地艺术家),合作方是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支持方为意大利作家和编辑协会(SIAE)。 2018年,项目面向意大利全境18至30岁的爵士乐,经选拔后20名佼佼者将在海外20多个不同的城市居住四至六周,得到当地意大利文化中心和使馆的支持。 北京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将接待钢琴家和作曲家弗朗西斯科·欧利奥,并支持他在北京的一个月时间里探索当地的音乐。 4月20日19时,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将举办音乐会,展示音乐家的交流成果,同台演出的还有两位北京的知名音乐家:萨克斯风演奏家高太行和贝斯演奏家张柯,他们将以欧利奥的原创曲目为基础进行即兴演出。 弗朗西斯科·欧利奥,钢琴家,作曲家 1988年出生,为Ultrasound录制钢琴独奏专辑,为NAU Records录制三重奏专辑《Causality Chance Need》。参加多个意大利音乐家,包括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罗切拉音乐节、皮亚琴察爵士音乐节,诺罗爵士节,罗威勒“回归爵士”音乐节,帕多瓦泳池爵士节,以及更多。 2015年入选MIDJ主办的“We Insist!”全国大赛,成为唯一入选的独奏家,在罗马爵士之家、拉奎拉“意大利爵士乐”日演奏,后一项活动是由MIDJ与保罗·弗莱苏和SIAE共同组织的。同年,荣获皮亚琴察“齐科·贝蒂纳尔迪”国家大赛一等奖,被授予“乔尔乔·加斯里尼”奖,视为大师的音乐后继者。 2018年,通过选拔加入AIR项目 – 驻地艺术家,主办方为:意大利爵士音乐家协会(MIDJ),意大利作家和编辑协会(SIAE)和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投身北京的音乐界。 高太行 2006年以来活跃在北京爵士音乐界的的萨克斯演奏家和作曲家。作为“红手”五重奏乐队的成员之一和他自己的四重奏和三重奏乐队的主导者,他为北京爵士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的乐队还包括“夏佳四重奏”,“Bad Monk”, “大卫”,“北京BlueNote大乐队”,“Three Sergeants Syndrome”,“北京城市大乐队”,“Afrokoko Roots”和“不一定”。参与了“九门爵士音乐节”,“海龟岛爵士音乐节”,“新泻爵士音乐节”,“广州爵士音乐节”,“迷笛爵士节”和“地坛音乐节”。高太行毕业于2006年获得美国北艾奥瓦大学音乐表演学士学位,于2011年获得纽约城市学院爵士演奏硕士学位。 张柯 从小在一个音乐团体的大院长大,学习小提琴。但在高中大学时代选择了美术,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年少时对摇滚乐的喜爱让他始终与音乐为伴,并且在接触爵士乐后很快的开始掌握爵士乐的理论,选择了现代音乐中的核心灵魂乐器_贝斯。2008年移居北京后,开始和国内外众多知名音乐家合作,演出足迹遍及国内外。合作过的著名音乐家有Mark Turner, Michael Mossman, Ted Rosenthal, Spike Wilner, Willie Jones III, Kurt Elling, Richard Sussman, Jaleel Shaw, Ryan Kisor,现任北京Blue Note大乐队贝斯手。 节”。高太行毕业于2006年获得美国北艾奥瓦大学音乐表演学士学位,于2011年获得纽约城市学 院爵士演奏硕士学位。
查看更多中意利玛窦研究高端论坛 – 2018 北京
近年来,中意两国学者在利玛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世界利玛窦研究的发展,总结近年来中意两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绩,增进两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中意利玛窦研究高端论坛 – 2018北京”,论坛将于2018年4月18至19日在北京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查看更多悦舞•流波-结合律动杂技和小丑元素的即兴舞蹈
一位意大利的小丑表演者、律动杂技舞者,几位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舞者,他们的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达涅莱·萨尔德拉,小丑、平衡技表演者,律动杂技舞者,与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舞者们分享他的舞蹈经验,在为期五天的高强度工作室中他们共同创作了“悦舞·流波”。在这场演出中,舞蹈突破了规则的限制,跟随演出那一刻的感觉,寻找自我表达的愉悦。舞蹈动作没有事先决定,而来自感知、自由、流动、游戏和快乐,去发掘每一种面貌和可能性。 演出是达涅莱·萨尔德拉为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舞者举办的工作坊活动之成果,培训来源于以SCAC(封闭关节整合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生物双向交换应用。来自根据罗马医生弗拉米尼奥·朱利奥·布鲁内里于60年代提出的理论模型。模型描述了生物的运行逻辑,将个体看做合成单位,将物理、生物、化学与精神动力元素连接起来。身体不具有智力,身体即智力,关节的活动是保持平衡的关键因素,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双向交换方法利用诞生于康复治疗的伸展姿势练习(特别关注准确的呼吸技术),旨在增加人体全部关节的潜力、关节活动的可能性和其机能。
查看更多讲座: 文化阿哥拉 – 革命性的伽利略
“文化阿哥拉”和咖啡馆 即将于四月举办的科学和哲学研讨会(4月12日——马乔拉教授主讲的《革命性的伽利略》,4月16日——马尔恰诺教授主讲的《从利玛窦和徐光启到当今的意中科学合作》)将开启全新的系列讲座和研讨会活动,我们充满雄心地将其命名为“文化阿哥拉”。 近几个月,我们举办的讲座愈发受到欢迎,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参会者多种多样,从学术界专家到来自各行业的爱好者,这令我们确信未来通过更系统性的策划有关艺术、科学和文化的讲座势在必行。 于是,整合一系列以不同“学科”为主题的“咖啡馆”的想法就此诞生。这些咖啡馆“开在”同一个理想的中心“广场”上:“文化阿哥拉”,观众们可以在艺术、科学和哲学间漫步,热爱咖啡馆的常客们找到了相互对话和交流的好机会。 阿哥拉 L’Agorà 阿哥拉指的是古希腊城市的主要广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它耸立在市中心区域,具有集会和集市的功能,向所有市民开放。阿哥拉成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中心。在拥挤的露天广场周围,商铺和办公场所林立。 咖啡馆 Il Caffè “Caffetteria”即咖啡馆的传统可追溯到十五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除了喝咖啡或喝茶,人们聚集在咖啡馆里交谈,听音乐或讲故事,阅读,下棋,或只是消磨时光和社交。 咖啡和咖啡馆文化于十七世纪传入欧洲,首先进入威尼斯,之后迅速传至法国、英国和北欧。 十八世纪是咖啡馆的“黄金时期”,咖啡馆成为文化对话的重要场所,人们在那里读报纸——这也是启蒙时代的另一项“发明”,倾听和讨论各类话题,从哲学到艺术,从科学到政治。 在我们想象中的中心广场“文化阿哥拉”上,数家咖啡馆开门迎客,其中准备了以文化、科学和艺术为主题的各类讲座、研讨会和见面会。 “科学咖啡馆”、“哲学咖啡馆”、“语言咖啡馆”和“艺术咖啡馆”均已在我们的计划中,而意大利艺术文化遗产的巨大宝库提供多领域的丰富资料,将造就更多的咖啡馆。 全新“文化阿哥拉”的首次活动将涉及两个相邻的咖啡馆,他们之前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咖啡馆与哲学咖啡馆。 Il primo incontro nella nostra nuova “Agorà dellaCultura”, vedrà subito impregnate a braccetto due caffetterie, peraltro moltovicine fra loro: il “Caffè della Scienza” ed il “Caffè dellaFilosofia”. 马乔拉教授将为我们带来“革命性的伽利略”,深入讲述伽利略思想为哲学和科学带来的时代变革。马乔拉教授将带我们领略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的哲学-科学思想所经历的路程。令人更深刻地了解伽利略的“革命”如何奠定了近代科学实验方法论的基石,开启知识超级加速和“积累”的道路,直到本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新革命。 马尔科·马乔拉 Marco Maggiora 都灵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国家原子物理学院都灵分部副研究员,实验物理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过逾220篇论文。2017年获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意大利)授予的“中意科技创新合作贡献奖”。
查看更多阿里奥斯托《疯狂的罗兰》中译本首发式暨“文艺复兴译丛”启动仪式
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疯狂的罗兰》达到了文艺复兴盛期艺术成就的顶点,全面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疯狂的罗兰》这部长篇骑士史诗,承接博亚尔多的另一部史诗《热恋的罗兰》,而骑士罗兰的故事源自12世纪法国英雄史诗查理大帝系列里的《罗兰之歌》。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军教授倾数年之力,用全新诗体的形式从意大利语完整翻译了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并作导读和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疯狂的罗兰》出版500周年 木版画诗集展 1556年瓦尔格里希版,吉罗拉莫·波洛制作,多索·多西绘制 新书发布之际,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将举办《疯狂的罗兰500年》木版画诗集展,来自1556年瓦尔格里希版,由吉罗拉莫·波洛制作,多索·多西绘制。 展览由罗马古代和近代艺术国家学院策划,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倡议,值此《疯狂的罗兰》首次出版500周年之际举办,首版于1515年10月由邦德诺的乔瓦尼·马佐科设计版式。 展览展出46幅木版画(每幅配合一首诗歌),均为1556年瓦尔格里希版,十六世纪出版的150种《疯狂的罗兰》中最重要的一个版本,作者是多索·多西和吉洛拉莫·波洛。每幅插图都配有诗歌的前八行。此外,两块说明性展览分别介绍了作者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的生平和诗人的7幅最具代表性的肖像。 古代和近代艺术国家学院教授斯特法诺·利贝拉蒂的著作《疯狂的罗兰——阿里奥斯托史诗插图》将在介绍会现场赠书,数量有限,领完为止。这本著作对《疯狂的罗兰》出版过的主要版本进行介绍和评论,并附有瓦尔格里希版的46幅木版画。
查看更多《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新书推介会
梵蒂冈图书馆是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据学者研究,其收藏汉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6世,现藏汉籍约1300余部。但长期以来,这批稀世珍宝只能沉睡于梵蒂冈图书馆中,难于为学者利用。2008年,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批准了“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收集与整理”项目。 梵蒂冈图书馆、罗马智慧大学孔子学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大象出版社几方联手,精心遴选、复制大批文献,整理、汇编为《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分辑依次影印出版。 该丛刊历经编写组将近八年的持续努力,最终于2014年陆续由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丛刊计划分四辑出版,总计300册。目前已经出版完成的第一辑共44册,辑录了梵蒂冈图书馆所藏170种珍贵汉籍文献,其中包括多种孤本。 丛刊主编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张西平教授解释:“这批文献的出版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史、中国天主教史、中国翻译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丛刊所辑录文献不仅基本覆盖已经出版的各类相同主体的各类丛书,而且包括多种从未公布的珍贵的刻本、稿本、抄本、地图、星图、画本、双语稿本辞典,堪称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版界在域外汉籍与海外中国文献整理方面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以及中国人文学术界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学术合作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时间:2018年4月9日上午10点 地点:北京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 主办单位: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大象出版社 议程: 1、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致辞。 2、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领导致辞。 3、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介绍本《丛刊》的学术意义。 4、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任大援教授介绍本《丛刊》的编纂过程。 5、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介绍《丛刊》的出版情况。 6、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崇德教授介绍《丛刊》在清史研究方面的价值 7、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刘国鹏研究员介绍《丛刊》在宗教史方面的价值 8、与会代表合影,并参观《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样书。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荣誉院长,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与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等。出版专著十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梵蒂冈藏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主编之一。 任大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前副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国际汉学》副主编。《Monumenta Serica》中国顾问,兼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刘古愚评传》《孟子》《中国思想史(明清编)》《中国儒学思想史(明清部分)》等。《梵蒂冈藏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主编之一。 成崇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前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前副主任。主要著作有《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边疆民族卷》等。 王刘纯 大象出版社社长、大地传媒公司执行董事,《现代出版》《数字教育》杂志主编之一,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生导师、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州书画院副院长。出版《通用书法教程》《硬笔书写技法》《高适岑参诗选》《出版学思录》等著作,发表《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康有为手稿述要》《编辑学的诞生》等论文多篇。
查看更多